中秋话月饼(乡愁散文)

  中秋话月饼(乡愁散文)

  现在中秋节来临各大商场超市摆放着各种包装精美的月饼,让人目不暇接,种类琳琅满目,口味各异备受人们的喜爱,但我还是爱吃自己家做的月饼,吃自己家的月饼,吃的是一种文化,吃的是一种思念。下面勤学考试网小编整理了中秋话月饼(乡愁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秋话月饼(乡愁散文)

  时光匆匆,转眼间又到了中秋节,这几天到处都飘着浓浓的月饼的香甜的味道。

  儿时的中秋节,是农村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那时候,父母亲白天忙着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中秋节前几天母亲就抽空将新打下的麦子收拾干净,在我们香甜的睡梦中,母亲借着月光用石磨磨出了我们过中秋节的新白面,父亲借着月光在后院的峰窝里摇蜂蜜,用箩过蜂蜜。中秋节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和好面发上,等第二天早晨起来给我们烙月饼。母亲烙的月饼是卷着蜂蜜和香豆的小的千层饼,饼上用顶针压出一个个圆,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睦睦。

  黄灿灿的千层饼月饼出锅了,香味四溢,让人馋涎欲滴,我们顾不得汤,抓起一个,边吹气边快速的左手倒在右手,右手换在左手,月饼在两手之间欢快的跳跃着,咬一口,软软的,甜甜的,香味在唇齿间流淌,让人回味无穷。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年的中秋节,父亲会从商店里买一包用渗的油汪汪的牛皮纸包裹着的月饼,母亲提前好几天给我们烙一大盆各种花样的五仁月饼,中秋节晚上,母亲吩咐我们将桌子搬到院子中间,待月亮升起,母亲就会把月饼和各种水果认认真真放在果盘里,然后又恭恭敬敬摆在供桌上,父亲虔诚的点上三炷香插在香炉里,磕头作揖祭拜月神。随后一家人围坐在桌子周围,一边赏月一边听父亲讲那千年的传奇故事。

  后来我远嫁到了内蒙古的河套地区,河套农村烙月饼用的亦是新白面,现榨的胡麻油和葵花油,十斤白面掺三斤油,三斤糖,再加上几颗鸡蛋,称为三油三糖混糖月饼,还有五仁的擦酥月饼,胡麻油在河套地区比较稀缺,所以纯胡麻油的月饼是上等品。

  那时候河套农村还没有加工月饼的作坊,家家户户都是自己烙。人们从七月中旬开始烙月饼,两三家或者三四家互相帮忙,今天在你家,明天在他家,男女齐上阵,和面的,拌馅儿的,烧火的,拿着模具压月饼的,大家拉着家常,有说有笑,很是热闹。村庄里日日弥散着香甜的月饼的味道和胡麻油的醇香。中秋节前后,正是河套农民秋收大忙的时候,西瓜月饼就成了早出晚归在田间辛勤劳作者最方便的午饭了。

  婆婆是甘肃民勤人,虽然从年轻时候就来河套定居,但是每年的中秋节婆婆除了烙河套三油三糖的月饼,还蒸一个民勤的大月饼。婆婆中秋节前两天就开始发面,面发好以后,先用擀面杖擀个底子,然后逐层抹上胡麻油,撒上香豆,孜然粉,茴香,胡麻粉,黄姜粉,红曲粉等香料,抹上花粉做的颜料,每层的边上用面拈出莲花花瓣,总共得十几层才能做出一个民勤大月饼。两个九稍锅扣一起蒸一个月饼,这一个月饼是用半袋子面粉和婆婆一天的时间蒸出来的,大月饼切开,轻轻咬上一口,满嘴清香,那是一份浓浓的母爱。

  现在中秋节来临各大商场超市摆放着各种包装精美的月饼,让人目不暇接,种类琳琅满目,口味各异备受人们的喜爱,但我还是爱吃自己家做的月饼,吃自己家的月饼,吃的是一种文化,吃的是一种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