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三伏暑天忆“双抢”

  散文|三伏暑天忆“双抢”

  所谓“双抢”,就是抢收抢种。季节,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大暑天。下面勤学考试网小编整理了:散文|三伏暑天忆“双抢”,希望大家喜欢。

散文

  “双抢”在现在年轻人的词典里可能已经不成在了,不知“双抢”为何事何物?可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是抹不去的记忆,虽然艰苦,但也自豪!

  所谓“双抢”,就是抢收抢种。季节,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大暑天。

  我们这儿传统的农耕方式为一熟制或二熟制。一熟制就是只种单季晚稻,其余时间放“白田”。二熟制,就是种一季水稻,再种一季春花作物。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解决几亿人的粮食问题,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推行“三熟制”,即种两季水稻,一季春花作物。

  这种种植制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改革开放后的1993年止,延续了约40年。开始是双季稻与单季稻同时种植,20世纪70年代初起,全部种植双季稻,这样的种植模式,就形成了“双抢”季节。

  这“双抢”是农民为国家多打粮食,自愿付出的真情记忆,是农民通力协作,共同奋斗的真实缩影,是农民流血流汗,不惜奉献的真实历史。

  现在40岁左右及以下的青年人,都没有经历过这激情燃烧的岁月,都不知道父辈们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

  双抢,抢早稻收割,抢晚稻种植。从早稻收割到种下晚稻秧苗,不足一个月时间,插秧晚了就会影响晚稻产量,因此,当时有“晚稻不种八月田”的要求,顶着星星出工,戴着星星收工是常事。

  为了打好“双抢”这一仗,不误农时,在公社化时期,各大队都要召开“双抢”誓师大会,各生产队派青年代表上台发表态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出早工,开夜工,保质保量,打好‘双抢’战斗!”铮铮誓言,通过高音喇叭响彻云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确保“双抢”进度,双抢前夕,各生产队都腾出房子,打好老虎灶,办起食堂,为社员提供一日三餐和消暑茶水。女人们提早把镰刀磨快,男人们提早把铁搭装牢。

  记得很清楚,我们生产队的食堂就在我家边上。三间通间,中间打有两眼老虎灶,那铁镬子深得像个草泥潭,老虎灶的南面有一口大缸,那是用来放茶水的,茶为红茶,放有老姜片,供社员拎回家喝。东面放有一排长板台,那是供社员放盛饭器具的。墙上挂着一块小黑板,用来记社员报饭的数,社员吃多少由自己报,前一天报下一天的,米到双抢结束后分口粮时扣除。烧饭的后顾之忧没有了,社员们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双抢”大忙中。

  “双抢”开始,全局一盘棋,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全力支援农业战“双抢”。供销社送货到田头,食品站为农民提供送货服务,镇上的工厂、手工业合作社等单位组织工人下乡支农。

  田边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里,大队广播室播放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号召,播送着各个生产队“双抢”的进度,播送着青年突击队战高温,战酷暑,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大队的赤脚医生,身背药箱,送医到田头,发放仁丹、清凉油等消暑药品。大队干部留少数值班外,都回各自生产队参加“双抢”。

  队与队之间,发扬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劳力多的主动帮助劳力少的。我们队是全大队田最多劳力最少的,虽然大家为了抢季节,出早工,开夜工,披星戴月,还是赶不上其他生产队的速度,所以第二生产队的社员在他们队长的带领下,每年都会来无偿地帮助我们,连顿饭也不吃。

  双抢期间,大人战天斗地,小孩也不闲着,大一点的,下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像搭猪灰,拎秧,搬稻,种种田脚埭等。八、九十来岁的,在家里晒晒稻柴,为大人送送点心,去食堂拿饭、灌茶水。傍晚时,相帮着把台子搬到门前的场上,把门台搭好,把碗筷都准备好。

  双抢,对于牛也是。犁田的快慢直接影响到插秧的进程,那时拖拉机还不普及,我们大队只有一台手扶拖拉机,6个生产队轮着犁。因此牛犁还是主要的。我们队里有两头牛,稻收割好田里灌上水,牛就开始耕田。200多亩田,两头牛,不早工夜工地拼命耕,怎么能在“双抢”这样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呢?我父亲是赶牛犁田的,好像觉得不管是满天繁星,还是太阳高照他总是在田里扬着鞭呦喝着牛。

  有这么一个小插曲,我们那儿有养母猪的习惯,而母猪一年生两胎,一般是上半年一胎,下半年一胎。有一年,我家母猪刚好在双抢大忙时间生小猪。母猪生小猪需要父亲守着,田就犁不成了,田犁不成就要拖双抢的后腿。生产队长急呀,气乎乎地对我父亲说:“早不生晚不生,偏偏这个时候生。”我父亲回答说:“你也真是的,我也没办法呀,它要生,能叫它不生吗?”队长焦急地说:“那我叫个人来替你守。”我父亲同意了。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对农民劳动艰辛的描述。这样的感觉,我高中毕业后也经历了。

  双抢割稻一般在早晨与上午,这样割下来刚好艳阳高照。收稻,一般都是在下午,需要摇船。那水泥船面经过中午高温炙烤,温度可达50多度,赤着的脚踩上去,立刻就会条件反射似地跳起来。那个烫呀,好像赤脚踩到烧红的铁板上一般,急忙用稻柴垫于脚下。

  还有一烫是插秧。插秧,一般都是在下午,因为这样插阳光会慢慢弱起来,利于新插苗的成活,可田里的水经过中午高温的照射,像烧开了的水一样,赤脚下去,那种烫呀是钻心的。可田里的蚂蟥倒不怕烫,没插几行,脚上就已被它叮上了,不得不用手拍掉。就这样在与蚂蟥的较量中,后退着向田的另一头前进。面蒸田水汽,背灼太阳光,头上的汗水雨似地滴落到田里,身上汗水把衣服湿透又被太阳晒干,留下一道道盐渍。热得实在吃不消了,就去桑树地里休息一会儿,喝点姜茶。

  越是热,越要做,这就是双抢。这样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只为多打粮食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只愿国家的明天更加美好!

  双抢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激情燃烧年月农民们献给国家的真诚礼物。回望过去,为自己能有这样的经历而深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