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那点事(散文)

  旅游那点事(散文)

  在辽阔的大海面前,内心的雄心壮志便会被充分激发;而大海的无边无垠,也会荡涤尽内心的万缕思绪,让你学会忍耐,学会坚强。下面勤学考试网小编整理了旅游那点事(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旅游那点事(散文)

  选择教师这份职业,虽然工资不算高,但较其他工作来讲,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教师每天面对的不是没有生命的物,而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孩子。他们朝气蓬勃,天真活泼,单纯善良。其次,便是一年中的假期较多,除去双休日、国假,还有一个多月的暑假,三周左右的寒假。尤其是暑假,虽是炎炎夏日,但疗休养旅行的福利,还是令其他职业人员甚为羡慕的。

  说到旅行,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有人说,旅行最大的好处,不是能见到多少人,见过多美的风景,而是走着走着,在一个际遇下,突然重新认识了自己。这样的旅行,大多是个人自主的旅行,是真正意义上的旅行,是一种想走就走的冲动,而不是几十个人的团队旅游。

  教师的疗休养属于团队旅游,所以缺少了那种特立独行的自由和洒脱。无论是线路的选择,还是时间的长短,都是身不由己的。更无奈的,可能还是每日行军似的赶路,蜻蜓点水似的看景。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所说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作为教师的团队旅游,恐怕只能停留于第一重境界。

  因而,每次的暑期三五日之行,多半也是乘兴而去,失望而归。唯一的收获,可能就是手机(相机)里那些类似“到此一游”的照片了。对于一路游览的景点,叫什么名称,与之相关的奇闻趣事,大多是一无所知,没留下什么印象的。因为现在真正能为游客介绍景点知识的导游不多了。更多的是放羊式的导游,按时到达地点,规定时间集合回程。

  如此,心里总会怀念起那些为数不多的好导游。因为真正优秀的导游鲜少,在几十年的记忆中,便越发显得弥足珍贵,印象深刻。由此也明白了,优秀并不是由年龄和工龄所决定,导游的优秀和年龄、和长相无关。它是由人的素养和责任心决定的。

  记得那是2007年的暑假,随单位团队去了古都西安。虽说是故地重游,但感觉却大不一样。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受导游的影响了。那次的西安地导是一位年轻的女孩,名叫雷扬。

  一张圆脸上架着一副红边眼镜,配着一双不大但始终微笑的眼睛。不高的身材,但敦实淳朴。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典型的关中人。关中人直爽、豪迈,说话像说书。小雷就是这样的范例。第一眼看到她,使我想起一个人——世界乒乓冠军邓亚萍;听她的声音,又使我想起另一个人——著名评书演员单田芳。

  小雷和大伙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各位嘉兴的朋友们,大家好,咱们现在开始就是一个流动的家了!就这一句话拉近了彼此心的距离,给我们留下老练又亲切的印象。是啊,我们一车人就是一个家,彼此是兄弟姐妹,是亲人,自然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小雷给我的第二印象,当然是她滔滔不绝的渊博学识了。所以每到一个景点,她都强调一句话:三分看,七分听。无论是在车上还是在景点,小雷始终有说不完的故事。上自古代轩辕皇帝,下至中华民国,悠悠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由她嘴里娓娓道来,让听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虽然,之前我早就买了《史记——上下五千年》,有空也时常翻阅,对其中的历史也略知一二,但和她相比实在是汗颜,有孤陋寡闻之感。虽然这是作为导游必备的知识,特别是在西安这个有着十三朝历史的古都,文化底蕴的厚实不是一般导游可以驾驭的。因为中华民族的渊源就在母亲河——黄河两岸,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在关中这个地方演绎。

  所以,无论是对中国历史的衔接,还是对西安(长安)这个古城的延续,都需要厚重的知识去诠释。惟有对历史有精通的了解,对语言有妥善的处理,才可以用自己的感受把这个城市,这段历史介绍给游客,让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深刻地领略祖先们的功与过,得与失。而小雷做到了,她用自己丰厚的学识给我们讲述了每一个景点的相关知识。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无一不知,无一不晓,甚至是无关景点的故事也加以补充,使去过西安的人对它有更完整的了解。

  譬如,关于西安明城墙的故事,虽然我两年前来过,却不知道四个转角中其中一个转角是圆的,而且有关于它的一个“孝子的故事”。再有,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并不是世人传说的那样令人唾弃——公爹与媳妇的乱伦。虽然现实与幻想存在很大的距离,现实是残酷的,但爱情是美好的,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是人人向往与讴歌的美好事物。古人如此,今人更一样。

  但凡团队旅游者,往往一边跟着导游走,一边抓紧时间拍照留念。至于身处何地,感受如何,基本是没有更多的想法的。这便是纯玩,吃好玩好,随心而行。行程前也不需要做相应的准备——对于古城历史的了解,或是对于旅程中所见所闻与所知的对接。也许,那样的旅行才是最轻松,最惬意的。而我,却喜欢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与书本知识相衔接。因为只有这样,在学生面前的说教才显得更有底气,更有说服力。

  比如,我第一次去西安,是2005年,但回来后记忆里留下的只有秦始皇陵墓、兵马俑、古城墙这几个名词。其他的知识好象翻阅了书本才了解到。第二次重游西安,感觉特别轻松自在,除了有凉爽的天气,更因为有一个好的导游。

  我们走过的每一个景点,通过小雷的讲述,仿佛使人穿越到了久远的秦朝,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看秦兵马俑,不仅要欣赏它的规模之宏大,气势之雄伟,还要了解它在世界史上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了解陵墓主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了解他一生的功与过,或者是关于兵马俑的发现者——杨志发的故事。

  其实,不管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兵马俑,还是骊山华清池,大雁塔,音乐喷泉广场;无论是西安的名胜古迹,还是贾平凹小说《废都》、《暂坐》中描述的现代都市西安的各色人物,都是西安这座城市的历史色彩。从古至今,绵延不断。

  诚然,有些历史太过厚重,特别是当你行走在古老城市的街头,遥望那高高的城墙的时候。你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那些电影电视里的炫目的镜头,那些被书写进历史的各色人物,那曾经辉煌的大唐盛世……内心反而会产生一种沉重的压抑感。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于是,我更喜欢观海。浙江沿海城市大多去过,舟山、温州、嵊泗、象山、宁波。远一点的,海南、厦门、青岛。看海的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人就会变得无比渺小。在辽阔的大海面前,内心的雄心壮志便会被充分激发;而大海的无边无垠,也会荡涤尽内心的万缕思绪,让你学会忍耐,学会坚强。故老子曰: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祖国母亲河黄河壶口“听之如万马奔腾,视之如巨龙鼓浪”的壮观,登东岳泰山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望长城“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的磅礴气势。

  套用当今流行的一句话: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学习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看世界,让身体行走在天地之间;勤阅读,让心灵行走在梦想之间。”因为人生要读的书,除了纸质书,还应阅读大自然这部神奇的大书。方能书写好我们人生的无字之书。人生如书,我们都应虔诚敬之,将它书写得厚重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