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给教师的建议】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1.我坚定地认为,青少年中间发生的那些日益使社会感到不安的不良现象——酗酒、

流氓行为、毫无意义地浪费时间等,产生这些东西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学生在上学时

代里,他们的智力兴趣就很狭窄和空虚,而在毕业之后,这种精神生活的空虚、狭窄和局

限性就更加严重起来了。现代人的生活每日每时都涉及到他的生存的最精细、最敏感的一

些领域,这就要求他在这些领域里受到经常的、最细心的教育,这种教育常常是采用最精

细的手段——好的书籍、音乐、美术来进行的。如果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没有坚持进行这种

细致的理智的情感的教育,那么任何对于酗酒、流氓行为、违法现象的斗争手段都将无济

于事。但学校毕业后的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当一个人在上学时代里就爱上书籍,学

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如果在学

校年代里没有打下这个自我教育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在走出校门后不知阅读为何物,或者

只局限于看那些侦探小说,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是粗鲁的,他就会到那种毫无人性的地方

去寻找刺激性的享受。如果一个青年工人不能每天在业余时间里,面对一本好书坐上两三

个小时,那我就无法设想他的精神生活是完美的。如果在青年中间出现一批热爱书籍,把

读书看得比从事其他(业余)活动都更加重要的怪人,那么,那些用其他的、似乎是强有力

的手段也无法对付的问题就会逐渐消失。

2.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

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

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做为一名教师,应该不仅仅是一名教师,要多一些书生气。据统计:我们有20%的教

师认为“没有时间读书”。“有时间的,但没有用于读书”的占17%。“时间不多,偶尔会看一下,或者放假才有时间读书”占7%。只有“18%“认为有足够时间读书”。是否愿

意读书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而是教师是否有想读书、是否有动力去读书的问题。30-50

岁的教师读书更少。中小学教师读书面甚至比学生还窄。教师与教师的差别,不在于学历,也不在于教龄和水平,而是在于一个教师有没有研究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也提醒我们:“如果你想给自己的教育生活增添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您就要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如果不学习,不读书何谈教育科研呢?

3.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

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

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4.只有像监工那样有着一颗冷酷无情的心的人,他才会在给小学生打两分的时候,心

里希望不懂教育学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粗暴的惩罚办法。我建议你,年轻的朋友:要像爱护

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最娇嫩的花儿。它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

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

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5.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上的落后而感到一

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象低人一等。

6.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

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

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7.请你任何时候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

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

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8.儿童是脆弱无助的。每当我看到第一次跨进校门的儿童时,我常会联想到那刚刚开

放的带点紫红色的桃花,要使这朵花结出果实,园丁要付出多少心血和劳动啊!

9.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

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

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正是在这一点上,即在人的表现上,应当加以深刻思考,并且

朝着这个方向改革教育工作。

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

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人的充分的表现,这既是

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10.教育就是形成“可受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

这一点,在我看来,乃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最宝贵之点:使一个人想成为一个好人,

想竭尽自己整个心灵的全部力量,在集体的眼里把自己树立起来,显示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完全合格的公民,诚实的劳动者,勤奋好学的思想家,不断探索的研究者,为自己的

人格的尊严而感到自豪的人。这就是我们必须细心地准备的土壤。最聪明的教学大纲和教

科书、最完善的教学方法——这一切都将化为乌有,如果我们只把希望寄托在教学大纲、

教科书和教学方法的话。我们现在必须认真考虑从根本上改革学校的全部教育工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科课堂的主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他们也应该是班级管理

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级时,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就像学科教学

一样,班主任不应该成为管理的主力,而应该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监督者。从班级管理

的实践来看,一个几十人的小学班级,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管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教育

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实施管理的主体,达

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11.我的理想是:要毫无例外地使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儿童,特别是所有的少年和男女

青年)都能热烈地爱科学、爱学习和爱学校,使书籍、科学、学校和智力财富成为学生的

主要爱好和主要兴趣,使少年和青年把追求智力充实的、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当作自己

最重要的理想,使每一个学生在从学校毕业的时候都能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

不熄地燃烧下去。

12.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

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

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性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一个人表现自己的领域越狭窄,全体教师的关心越是局限在知识上,那么反而对知识越有害,人对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就就越冷淡,他的学习愿望就越低落。

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

力去当一个好人。因为上课、掌握知识、分数——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局部,只是

许多领域中的一个领域。而偏偏在这个领域中,许多人会遇到巨大的困难和挫折。

如果人的精神生活(而且是什么样的人啊,幼小的,非常娇嫩的,在兴趣、愿望和需

要上都还极其脆弱的人)仅仅被局限在这个领域里,也就是说,他只能在掌握知识上、分

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会有失败和困难在等待他,使他的生活变成一种痛苦。

拥有激情与思想,才会形成优秀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拥有了自我教学思想与风格就

拥有了知识分子真正的尊严。所以我要向着优秀的方向,以激情与思想的自我修炼,锻造

那讲台上风格的我、独特的我,让人生放射出熠熠的光彩。

14.不要把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四堵墙壁里,不要机械地把事实和规则从教师的头脑里

搬运到学生的头脑里。用形象的话来比喻:在教室的旁边,还应当有一块园地,让学生在

那里从事智慧的、被某种思考所鼓舞的劳动。这块田地可以是很小的,哪怕是装着泥土的

一个小箱子也行。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同时看见、观察和动手。哪里能做到这三点,哪里就有生动的思考,使智慧得到锻炼。

15.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

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教育。愚蠢的人本身不可能成为幸福的人,而且会给别人带

来危害。一个人离开校门的时候,也可能有些知识没有学到,但他必须是一个聪明的人。

16.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17.教师的真正艺术就表现在他教育孩子不仅用眼睛而且用心灵观察世界。

18.刻板公式,一律化,象铁锈一样腐蚀着教育过程的精细的机体,这是最有害的现

象之一。

19.上课并不象把预先量好、裁制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实质就在于,我们工作的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脆的心灵和精神的儿童。因此,

真正的教育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这种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课时计划。一个好的

教师,好就好在他能感觉出课的发展的逻辑,使课的结构服从于思维的规律性。

20.所谓创造性,绝不意味着教育过程是一种不可捉摸的,服从于灵感的,不可预见

的东西。恰恰相反。只有精细地预见到并且研究过教育过程的许多事实和规律性的相互依

存性,才能使真正的教学能手当机立断地改变计划。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教学勇气】

轻轻地合上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几个词语在脑海中渐渐

显得清晰,那就是在阅读时触动我心灵的几个词语。

1、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首先触动我的是这一句话:“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

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让我联

系到另外一个词语——内驱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事物运动

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所以,内因是第一

位的,外因是第二位的。内驱力无疑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内因。但是教师从事这一职业的目

的不同,对教育的理解不同,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的目标不同,由此造成内驱力有和无、

大与小的差距。内驱力隐藏于自我个体之内,具有隐蔽性,只有对他们的行动追根溯源才

能找到他内驱力的源头。学校进行“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的评比,教育局进行“学

科带头人”“县级名师”的评选,这些都为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提供了外因。但这些荣誉绝

对没有个人达到自我期许、自我认同的目标后所产生的成就感更有价值。帕尔默说:“外

部加诸于你的惩罚绝不会比你加诸于自己、自我贬低的惩罚更糟。”这句话也可以反推过去:外部给你的表扬和荣誉绝不会比你给自己的表扬和鼓励更有价值,更有成就感。最高

的境界就是教师在这份工作中能够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愉悦,按照朱永新的说法,就是“过

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恐惧。第一次看到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教师的心理,第一次知道一个年近60岁的老

教授在走进教室前也会恐惧——我之前以为只有自己才是这样。回想自己在从教的前三年里,几乎每天都在恐惧中度过。恐惧明天的课没有充分地准备好,恐惧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恐惧难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更恐惧自己任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与其它班级的差距有一大截。“难道教师的生活就是这样子的吗?”“难道其它教师的心理也是这样子的吗?”我多

次自问,对自己的教学失去了信心。看到帕尔默对恐惧的解释我今天才豁然开朗。现在经历了十年的磨炼,虽然没有以前在教室前有一种想逃跑的感觉,但还是有一丝恐慌,因为我无法预料这节课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如何。帕尔默告诫我们说“不要害怕”,因为“我可以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恐惧之中——只要我愿意立足于我内心世界景观中的其他天地而教学”。

3、共同体。帕尔默对共同体的解释是:“共同体是个体内部不可见的魅力的外部可见标志,是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与世界联系的交融。”或许他的另一种说法更通俗一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真理。”“共同体”这个词语让我想到海盐独创的一个词语——“一体两翼”( 以校本教研为主体、以区域教研和网络教研为两翼的教研体系)。共同体的成立无疑为教师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实现建立一个圈子,搭建一个平台。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共同体,小到备课组、教研组,大到片的教研活动,校际联动。但自己总感觉这些共同体的的交流还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我们无法在共同体内体验到那种表达与倾听的愉悦。是的,我们不习惯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不敢提出自己的疑惑,我们不愿听取别人的批评,我们更不愿批评别人,我们对别人的看法不以为然。长期形成的个人思维与矜持阻碍了我们的沟通。为什么我们的共同体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帕尔默的这句话无疑给出了最好的解释:“在共同体形成外在形状和形式之前的一段日子里,它一定要在完整的自我中生根,只有当我们充分认识自己后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是的,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自身,还没有达到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我们的个体还没有想要表达自我的渴望,所以还没有真正的交流与沟通。这促使我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在教师的成长发展中,是内因先起作用,还是外因先起作用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