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有信仰教师信仰观后感

做一名有信仰的教师

——观《信仰》有感

假期中,认真观看了纪录片《信仰》。影片通过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难得的精神洗礼,电视中的画面不断在我脑海中浮现,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纪录片给我的感触颇多。

人是要有点理想和信仰的,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做教师更是如此。有信仰也是做一个幸福教师的前提条件。当一个人把教育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个人的自我完善联系起来,那么自己就会心甘情愿地选择教育,矢志不渝地潜心教育,始终如一地忠诚于教育事业,并从中享受到无尽的幸福感。这里面就涉及到理想与信仰的问题,它与教师的幸福指数是密切相关的。事实上,做一名好教师,仅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远远不够,它需要从业者带着理想和信仰。理想和信仰作为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引导着教师去重新审视教育,追求人生幸福。教师的理想和信仰是对教育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极度信服、尊崇,是一种极其强烈而深沉的情感状态,它能把教育观念或理念自觉转化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理想和信仰能够使教师坚定地认同教师职业,以及与这一职业相关的生活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为教师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教师在万花筒般的世界中拒绝各种诱惑,引导教师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事业的追求之中,不断走向职业的高处和深处。所以,有无理想,有无信仰,往往成为检验一个教师工作状态、工作效能,甚至预测他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的重要尺度。

教师应该具有坚定信仰。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作为教育过程中中重要主导人物——教师也应该具有坚定的信仰。在技术社会中,我们的教育也毫不例外的受到了技术的影响,教育技术越来越进步,教育逐步走向量化。教育过程中工具化功能增强,世俗化增强,教育的社会功能逐步增强。各种成功的教育模式轮番上阵宣传自己的成功之处,教育界争先恐后地掀起了“学大寨”般的狂潮。有幸,我也参加过这样的学习,当我得以亲眼目睹观前的“传奇”时,我们发现“成功”的是教育的技术,属于技术层面的成功。可是,我们的教育仅仅在于技术层面吗?教师的任务一方面是将处于“半成品”的学生按照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将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另外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将他们引导逐步成为一个个能独立担当的、能够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人。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往往关注了前者,这和行政部门的教育目标有极大的关系,甚至和教育行政人员的前途命运相关。另外与教育成果的可量化有关。可是,除了这个可以量化的目标之外,我们的教育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除了技术层面的能力之外,还要能够成为一个“独立担当的、能够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人”。这个目标是不可测量的,至少在学生时代是不好测量的。同时它又是长期性的目标,不是靠一段时间的教育就可以立即呈现结果的,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这个目标的隐性、长期性、不可测

量性最终使这个目标在教育中逐步被漠视。可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不能仅仅完成技术层面的目标,眼光只盯着眼前的升学率而置学生的灵魂发展,人格健全而不顾,我们不能成为行政教育的工具,更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引路人。只有教师坚信对教育的信仰,我们的教育才能持续的和谐的发展下去。

《信仰》的震撼对我来说是学习、是提高,更是鞭策,我将把教师的信仰、责任、使命带到工作中,勇于实践,不断创新,锐意进取,默默耕耘,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