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春》听课记录及点评

国培计划语文研修班叶蕾

课前检查

一.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酝酿() 撑( )伞稀疏()

厚薄() 黄晕( ) 宛()转

liao( )亮suo li ( ) dou sou ( )

二. 词语解释

朗润酝酿呼朋引伴花枝招展应和抖擞抚摩

三.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要点预习

1. 本文如一幅风景画,画出了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本文结尾处三个比喻有何深刻含义?顺序嫩能互相调换吗?

五.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六.学生质疑

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思一思,议一议。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朗读课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研读春草图,归纳分析其他春景图的方法。

一、导人新课

春天是绚丽的,她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于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朱自清的散文《春》,具体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 —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 种,约200多万字。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朱自清早年创作起步于新诗,代表作有《毁灭》及新诗集《踪迹》。

三、检查预习

字词、解释、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悟

[问题]a.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b.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c.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d.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五、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l、2、3,小节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①第1、2小节总写了哪些景物?

②写1、2小节有什么作用?

③第3小节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④春草图中为什么还要写人的活动?

⑤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小草,在厚厚的土壤下等待了一个冬季,当春天来临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偷偷破土而出会是怎样的情景?

⑥说说“偷偷地”、“钻”字用得好在哪儿?

(听读之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六个问题。)

[明确](①③④⑥略)

②写出了对春天的盼望;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绘春、赞春作铺垫;用拟人的修辞将春天写活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⑤要用第一人称小草的语气,说出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出其不意、冲破泥土的阻隔的惊喜。

六、质疑设疑

学生不懂的提出来,由大家讨论得出结论。

七、当堂小结

1、2、3段的主要内容、写法。总结从四个方面来欣赏每幅图画:特征;角度(顺序);写法;语言。

八、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下来,学着模仿几句。(要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附:板书:嫩

春草绿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整体感知:4—7节主要写了什么?他们的次序是怎样的?

三、合作探究

研读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品味语言,拓展延伸。

学生自学第4—7小节。

学生运用老师指导的方法,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并说明原因。

②比较与春草图的异同之处。

(从特征、顺序、写法、语言、修辞方面比较)

③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④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②小题

名称特征角度(顺序)写法修辞

嫩、绿、多、软

春草图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面结合

拟人

多、艳、甜

由高到低

春花图虚实结合

排比、比喻

和悦

触觉、嗅觉、

春风图视觉、听觉

多感官描写

拟人、比喻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

春雨图由近到远

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

相同点: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都是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按一定的顺序和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语言生动,渗透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③其他四幅春景图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为写迎春图作铺垫。

④美句赏析

主要讨论以下几个内容:

a.句子中修辞方法的作用

1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答案略)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写花色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b.加点词语的表现力(比较加点的词为什么用得好)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叫)着——“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绘声绘态,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2野花散在草丛里(开)——“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3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准确地写出了薄烟的高度。

四、质疑设疑

五、拓展延伸

①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想像构思,进行写景片段练习。(口头交流、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过渡)大家笔下在春天一样的美好,令人向往,春天带给人万千遐想,充溢着蓬勃的生机,但是“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踪”,春天也是难以持久的,生命的奏也是短暂的,因此我们应珍惜青春,立志奋进。

②许多伟人在青年时期就已经立下远大志向,卓有成就。你知道他们谁的事迹?说说你的看法。

③你的理想是什么?你觉得你的哪些努力已迫近了理想?

(②③小题小组讨论,回答)

六、课堂小结

伟人胸怀大志而又能矢志不移去开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让我们以关汉卿的话为鞭策,珍惜花样年华防止理想有奋斗中闪光。

七.片段训练

以“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一句为开头,根据你的生活和想象,描绘一幅孩子放风筝的春景图,200字左右。

八、布置作业

①继续摘抄“春”的诗文,准备参加《春日融融》朗诵会。

②阅读《春颂》,进行比较阅读。

比较在感情、语言方面的异同。

附:板书:

(散文)朱自清

思路:

1.春春天终于来了(总领全文)

2.草:软、青春天

3.春花:多、艳充满

4.绘春春风:轻、柔活力

5.春雨:密、轻盈希望

6.迎春:快乐、劳作力量

7.赞春春天带来活力、希望、力量(揭示中心)

教学点评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回春,草木争荣、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了春以感情和生命。文章文质兼荚,适合朗读,因此本教案设计了听读、齐读、自读、默读等方式,采用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目标上看,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循序渐进,易于实施。

从教学流程看,用诗句导入,富有内涵,极具感召力。整体感知、研读赏析,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更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机械、繁琐地逐一分析五幅图画,而是以春草图为例,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其他图画;并设计了四幅图画之间的比较阅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品味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对语言有真切的体会。拓展延伸部分,安排听音乐想像作文的练习,注意锻炼学生的想像力。用珍惜青春、理想的启迪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熏陶。

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本课安排学生做摘抄,就是启发学生多读书,养成积累词句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朗诵会的设想,则是对语文学习的延展,深化语文学习成果。

总之,本教案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