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星级乡村”创评行动实施方案

乡村振兴“星级乡村”创评行动实施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各村(社)要结合村情农情实际,深刻认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按照镇党委政府安排部署,利用2个月(6月1日-7月31日)时间,在全镇范围内集中开展星级乡村创评行动,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思想、视察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三农”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民主体地位、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创评标准

创评工作标准分为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乡风文明“星”、治理有效“星”、生活富裕“星”五个方面,创评工作以x个行政村为基础,按照创评标准五个方面进行定性定量评价(评价标准见附表),每达到一个方面标准即为达到一星,全部达到五个方面标准为村。

(一)产业兴旺“星”。富民产业发展美,精细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地方特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农村生态产业快速发展,种养加、产供销全产业链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实现有1-2个符合农业产业导向的特色产业,非贫困村有特色产业园,至少有1个带动力强、利益联结紧的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每户都有致富产业和技能,主导产业对农户增收贡献占比xx%以上。

(二)生态宜居“星”。村容村貌整洁美,镇村布局科学、融合发展,乡村文化特色与村庄形象融合,村庄规划科学合理,乡村气色和品味浓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村容风貌整洁有序,农户庭院洁净美观,卫生厕所合理配建,垃圾污水有效处理,面源污染得到治理,文化遗迹合理保护,村庄建设与产业发展协调推进。实现达标村建设规划、卫生公厕、卫厕改造全覆盖,美丽庭院(洁、齐、绿、美、景、韵“六美”)占比30%以上,垃圾收运设施配备,创建一批景区村庄。

(三)乡风文明“星”。村风民风文明美,民风淳朴、崇尚文明、邻里和睦、尊老爱幼、诚信友善、勤俭节约,村规民约务实管用,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生产生活方式明显改善,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实现“五美”家庭(勤劳致富美、诚信守法美、和谐友爱美、热心奉献美、移风易俗美)占比15%以上,文化活动正常开展、每月至少1次,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

(四)治理有效“星”。安定团结和谐美,乡村治理机制健全,村务管理民主规范,基层组织坚强有力,村民自治作用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及时解调,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村级活动场所达到有文化娱乐广场、有农家书屋、有村史馆、有道德讲堂、有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有文化长廊“六有”要求,推动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全覆盖。有村规民约,达到善治示范村标准,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效结合,无案件、无诉讼、无信访。

(五)生活富裕“星”。村民生活幸福美,乡村绝对贫困全部消除,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便利,村民生活有保障、活动有场所、学习有阵地、商业有网点、医疗有服务、五保有供养,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加。

三、重点任务

(一)围绕“产业兴旺”,建设富裕乡村

1.打造乡村特色生态农业品牌。持续开展产业扶贫质量提升“四攻克四围歼”专项行动,围绕苹果、元芪蛋、香菇、酸奶等特色产业,通过硬提升、强带动、深联结、促效益,持续完善产业扶贫体系、强化到户产业培育、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巩固“两园”建设成果,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

2.发展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产业。依托村、村等美丽乡村建设和度假村、剪的整体规划和布局,紧贴“土气、老气、生气、朝气”,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统筹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式,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紧紧围绕精品民宿、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模式,进行高端化、精细化、差异化打造,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精品。

3.推进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依托镇电子商务站,探索发展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四新经济”,积极引进知名电商龙头企业布局农村市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利用区数字经济发展中心打造的网红人才培训中心、铜城直播间、党建直播间、网红主播间等平台,通过抖音、快手等新型传媒进行直播带货,宣传推介好本地农特产品和美丽乡村。加强从村到乡镇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

4.培育有机对接新型经营主体。加强组织引导与政策支持,着力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利用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和培训机构,加强从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能手、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培养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支持农村青年依托自身已有的产业、项目和平台,创办农民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利用当地资源开发创业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围绕“生态宜居”,建设宜居乡村

1.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四抓四促”城乡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农村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整治,改善环卫设施,建立健全“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行政村垃圾分类投放、集中收集的全域覆盖,新建1-2个垃圾中转或处置设施,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70%。实施“厕所革命”,力争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以上,加强村容村貌管理,集中整治农村环境“14乱”,彻底拆除残垣断壁,坚决消除“视觉贫困”,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业废弃物整治,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规范农村畜禽养殖,加强病死禽畜处理,提高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河道整治,加强农村河道保洁,清除河道洪水后垃圾,打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保障用水安全。

2.开展农村绿化美化活动。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银山”理念,以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和美丽庭院建、公路沿线、乡村主干道沿线、景区等设为重点,抓好村旁、路旁、水旁、农户院落绿化。结合“三清一改”,积极开展村庄环境修复、易地扶贫搬迁宅基地拆旧复垦,加快沿河和主要交通干道沿线绿化,构建绿色“风景线”。

3.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坚持科学统筹、分类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村庄资源,坚持按生态宜居乡村要求,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农民住房、公共基础设施等布局,与村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做好村庄可持续发展规划,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共享格局,防止重复建设。严格规划耕地,防止耕地被违规占用和毁坏。

4.引导规范农民建设房屋。进一步加强镇、村二级对农村宅基地建设审批和监管,建立风貌管控制度,按照一户一宅、适度集中的原则,引导村民选用本地民居的建筑方案,做好重点区域户型的选择指导,推进交通干线沿线、景区周边户型的相对统一。对列入古村落、古民居保护目录的村庄,加强保护和发展。

(三)围绕“乡风文明”,建设文明乡村

1.开展乡村道德建设。持续开展“三晒三比三赛”乡村文明行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完善村(社)宣传栏、文化广场等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推进乡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十佳农民”等学习宣传活动,发动群众挖掘模范,在日常生活中争当好人、争当模范。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农民增强文明诚信意识,弘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等美德,传承农村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树立现代价值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引导农村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2.推动乡村移风易俗。深入开展文明村、“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创建,以“五新”“四学”的理念,编写“说得清、听得懂、学得快、记得牢、做得到”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树立文明向上的村风、民风。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讲政策、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杜绝黄赌毒、破除陋习。加强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文明理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

3.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定期组织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或农村文化表演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农民书画家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突出作用,支持乡土文艺团组发展,扶持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古树花木、传统工艺等,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乡村特色文化。鼓励城市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定期送文化下乡,做好民间文化艺术节、文艺作品及文化人才、“三区”人才等文化艺术工作和“关爱成长、快乐生活”、“文化惠民、为您服务”文化惠民工程志愿服务活动,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

(四)围绕“治理有效”,建设和谐乡村

1.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持续开展“三个一”、“民情大走访、矛盾大排查、纠纷大调处”活动,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开展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活动,巩固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有效整合资源、健全运行机制,明确各类组织功能定位,实现村级各类组织按需设置、按职履责、有人办事、有章理事,健全村级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四位一体”治理架构,全面落实“三议五会”工作法。加大村级组织运转工作经费投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保障能力。

2.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互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因地制宜创新乡村有效治理机制。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积极发挥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各村便民服务站设立矛盾调解室,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力争实现无案件、无诉讼、无信访,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乡村治安防控。完善综合治理工作各项机制,加强对乡村违规经营的休闲娱乐场所整治,构建城乡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大“平安乡村”宣传教育,利用报纸、广播、宣传车、宣传标语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大力宣传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成效和治安防范各类知识,努力增强群众心理防范意识。

(五)围绕“生活富裕”,建设幸福乡村

1.推进精准脱贫致富工程。持续开展“五紧盯五整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会战和“过筛子、补漏洞、化矛盾”行动,查漏补缺、固强补弱,确保任务大起底、短板真补齐、问题全清零。强化脱贫产业培育和增收产业提升,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社质量,构建稳定脱贫的产业体系,让贫困户深度融入产业链。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3+1”冲刺清零扫尾和“4+1”专项行动。继续落实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机制,激发扶贫的整体合力。加大财政投入和涉农扶贫资金的整合使用力度,创新融资体制,结合精准扶贫等帮扶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不断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2.强化创新创业政策支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扶持创业创新的各项政策,认真梳理并广泛向农民宣传,强化督查落实,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地生根。制定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农业农村补助项目等向农民创业创新倾斜。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农民创业创新项目予以支持。

3.搭建乡村创新创业平台。依托各村现有的农业产业园,支持打造农民创业创新园区,依托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规模种养基地等创建农民创业创新见习基地。搭建农民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提供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方面的高效便捷的服务。建设农民网上创业平台,支持农民依托平台网络发展电子商务,鼓励龙头企业、电信运营商、金融服务商、信息服务商结合乡村特点建立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商品集散平台和物流中心,为农民创业创新开辟新途径。

四、创评目标及步骤

全镇乡村振兴“星级乡村”创评行动分三个阶段,各村要严格按照《区镇“星级乡村”创评行动重点任务指标体系》,结合实际制定方案,扎实组织开展创评工作。7月底,全镇x个村村达到x个,x村达到x个,x村达到x个。

(一)第一阶段(6月1日-6月30日)

到6月底,xx等x村达到村标准,和2个村达到村标准。

(二)第二阶段(7月1日-7月15日)

到7月中旬,和2个村达到村标准,xx等x个村达到村标准,村达到村标准。

(三)第三阶段(7月16日-7月31日)

到7月底,xx等x个村达到村标准,xx等x个村达到村标准,村达到村标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评工作由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督查组人员除抓好督查工作任务外,还要统筹抓好包抓的村及帮扶户的工作,农服中心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落实创评工作主体责任,将工作职责和任务分为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牵头单位对创评工作负总责,参与单位负共同责任。各办、中心、行政村要切实担负主体责任,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党委书记、镇长是“一线总指挥”,分管领导具体抓、抓具体。各办、中心、行政村要按照创评工作全覆盖要求,制定创建计划,有序有效推进,确保创建任务如期完成。

(二)压实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创评工作任务,切实做到领导落实、力量落实、责任落实,全面实行路线图式管理。要建立“一项工作、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节点目标和完成时限,明确责任人,以目标、时限倒逼进度,使各项工作任务可报告、可量化、可核实,确保各项任务全部按预定计划不折不扣顺利完成。把创评行动纳入乡村振兴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包抓领导要指导包抓村做好创建工作,各村书记切实抓好落实工作。

(三)严格考核标准。依据“星级乡村”创评任务指标体系完成情况,对8个行政村进行排名。建立“星级乡村”创评长效机制。同时,督促各村建立完善的后期管护机制,完善公共设施管护制度,落实维修管护资金,确保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四)定期督查通报。建立创评工作考评机制和指标体系,层层细化、实化工作任务,严格实行目标管理。按照“月初建账、月底对账、一月查账、两月交账”的要求,对任务和阶段性工作部署,逐项建立工作台账;采取日常巡查、暗访抽查、跟踪督查相结合的方法,半月一督查、一排名、一通报,按照“三色管理”考评办法,各办、中心、督查组对各行政村定期考评打分,于每月30日、14日将考评督查结果报农服中心汇总排名,将排名结果上报区委农办。对未按时间节点和标准要求推进的工作下发“督办通知单”,对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进行严肃问责。6月底组织开展全面监督评议,7月底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结账。创评行动结束后,建立长效机制。

(五)加大舆论宣传。开展乡村振兴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行动,组织乡村建设随手拍等活动,掀起乡村振兴主题宣传活动热潮。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及新型媒体等多种形式,聚焦乡村产业“强”、乡村环境“美”、乡风文明“淳”、乡村治理“安”、农民增收“富”,全方位、多层次宣传专项行动政策措施、典型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通过开辟专栏、组织专访等形式,报道创评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先进事迹等,弘扬榜样精神,推广成功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舆论氛围,迅速掀起工作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