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例文2020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5篇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一)

 李保国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他的生命价值依然在发光发亮。他是党的儿子,是人民的儿子,是太行山的儿子。他是一颗种子,在巍巍太行扎根生长;他是一把火炬,点亮了山区扶贫的希望之光;他是一面旗帜,引领着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奋发前行。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把责任扛在肩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全部心血的忠诚品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河北篇章而努力奋斗。

 学习他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让山岭都绿起来、让乡亲都富起来的为民情怀。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在思想上认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大胆探索、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的创新意识。全省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对照"八破八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地走创新、创业、创造之路,努力打开各项工作新局面。

 学习他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巍巍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心中的务实作风。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崇尚实干,力戒空谈,苦干、实干、巧干,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为打好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翻身仗做出积极贡献。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命精神。全省广大党员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拼命精神创造一流业绩。

 学习他淡泊名利的人格风范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坦荡无私的人格风范。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淡泊名利,廉洁自律,带头遵守各项规定和纪律,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共同优化河北政治生态环境。

 各级党组织要把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为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持续兴起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热潮,让千千万万个李保国式的党员干部不断涌现出来,形成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磅礴力量。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二)

 为纪念李保国,乡亲们在核桃种植基地专门建设了李保国科技馆,并高高矗立起他的雕像。

 为民服务,需要有点“愚公移山精神”,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国家民族的美好未来,绝不是一朝一夕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驰而不息的奋斗才能实现,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向愚公学习,不惧挑战、不畏艰险、坚定信念、永不放松,把人民的事一件一件办好,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

 做为民的“愚公”,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使命,更是义务与初心,党员干部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不能忘了要去向哪里,不能忘了自己的身份定位,不能忘了责任与担当。李保国就是这样,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做了一名开创山区扶贫新路的太行山上“新愚公”。作为党员干部、作为科研工作者,李保国俯下身子为山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找出路,用科学技术把荒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用担当作为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脱贫致富成为现实。

 为民的“愚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牢记在心并奋斗不止的事,不忘初心才能慎始至终,牢记使命才能砥砺前行。李保国说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就要为人民服务,他这样说,也这样做,心里总是想着老百姓,为了人民的需要做科学研究,也为了人民的需要做成果转化。党员干部应该如此,始终清楚自己的职责,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

 为民的“愚公”,要担当作为、无私无我。党员干部为民要立心,要发愿,更要把心愿落到切实的行动上,不计私利,为民谋福。李保国30多年都坚持每年进山“务农”超过200天,工作中经常吃着馍就白开水当餐饭,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帮助农民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最值得一名党员干部欣慰的事应该是为人民群众做了多少实事,谋了多少福利,而不是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财富积累,党员干部要把心思都花在为民担当作为上。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三)

 中共中央组织部日前决定,追授李保国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李保国同志是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全国扶贫攻坚的表率,是广大党员学习的榜样。他时刻牢记共产党员身份,自觉践行入党誓词,把事业看真、把百姓看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赢得广大群众的尊敬和信任。那么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如何向李保国同志看齐?笔者以为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向李保国同志看齐,学做“四种人”。

 在思想境界上向李保国看齐,做不懈奋斗的实干人。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如何履职尽责,当好社会发展、人民致富的引领者、促进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要在思想境界上向李保国看齐,做到心中有党,对党忠诚;心中有民、一心为民。“我是共产党员,是党和人民成就了我,我必须永远服务于人民”。年复一年的艰辛努力、日复一日的辛劳奔波,他用35年的坚守与努力,给无数的贫困家庭带去了致富的种子。他始终坚定这样一个信念:“太行山的父老乡亲富起来了,我的事业才算成功。”他把带领太行群众脱贫致富,过上更好的日子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奋斗目标和人生梦想。他用有限的生命诠释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用一生的苦干实干践行着爱民为民的情怀。学习李保国同志,就是要汲取他身上那种工作不讲条件、不讲待遇、不讨价还价、不懈奋斗的实干精神,始终把党的事业当做神圣的使命,为党的事业殚精竭力。

 在公仆情怀上向李保国看齐,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是本职,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对干部的要求。我们学习李保国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牢记宗旨,心中有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李保国始终心系太行、心系群众,为太行山群众脱贫致富牵肠挂肚,无偿向群众提供科研成果,先后举办不同层次培训班800余次,培训农民群众9万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举过头顶,始终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围绕群众需求来开展工作,为民尽职尽责,以身作则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真情服务群众,真心实意帮助群众排忧艰难。

 在政治品格上向李保国看齐,做敢想敢为的引路人。敢想敢为既是一种责任担当,更是一种奉献。这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和要求。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李保国热爱教育事业,重视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把田间地头作为课堂,把广阔天地作为实验室。面对太行山土壤瘠薄、干旱缺水、植被难生等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没有退缩,没有逃避,而是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勇于挑起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一心扑在了为太行群众脱贫致富上。穿行太行山脉三十五年,他用科技之手把连草都长不好的秃岭变成了国家4A级森林公园,推广36项标准化林业技术,使140万亩荒山变绿,带领10多万农民走上致富路。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学习李保国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敢想敢为、勇于担当,心中有责的政治品格,就是要学习他身上具备的一股实干家精神,舍得拿出时间,肯花精力,经常深入一线,敢想敢为、亲力亲为,硬碰硬、实打实地联系和服务群众,才能干出令人喝彩的成绩。

 在奉献精神上向李保国看齐,做淡泊名利的高尚人。李保国淡泊名利、坦荡无私,不图回报、不计得失,既不拿农民给的报酬,也不持企业奖的股份。我们学习李保国,就是要学习他一腔热情倾为公、忙得了“大家”顾不上“小家”的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学习李保国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竭尽全力为群众谋福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默默地为党和人民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李保国同志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典型代表,是全国党员干部的一面旗帜。我们学习他,就是要汲取他身上的正能量,像他一样身体力行做“四种人”,我们学习他就是要向他看齐,把一心为民、敢想敢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品质作为永恒的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践行好“三严三实”,才能自觉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添砖加瓦,做出更大贡献。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四)

 _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作为一名信访干部,李保国的事迹对我触动很大,在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我们每一名信访干部更要向李保国教授看齐,要化悲痛为力量,弘扬他的高尚精神,为建设经济强县、美丽临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务实的作风和质朴的品质,扎根基层不怕吃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奉献精神。他说,要跟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老百姓才听你的。要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李保国教授的身影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但人们总是不能一眼把他认出来。因为李教授一身质朴的服装和一名农民并无两样。李保国用最真挚的行动,最热烈的爱心感动着太行山区的人们!

 学习李保国,就要学习他奋发作为,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他说,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2009年以来,李保国教授指导平山县葫芦峪园区连篇高规格治理黄山,并探索出“大园区、小业主”的园区经营机制,创建了我国太行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典范。他指导创建的山区综合开发“葫芦峪模式”正在向保定等地的30多个县、100多个乡镇广泛推广。李保国用科技的力量,带领基层干部群众共同把荒山秃岭变成了青山绿水,他用责任和担当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奋斗,让山区人民走上了创业富裕的道路,带动了成千上万的人脱贫致富。他的务实实干、奋发作为的创业精神,正是当前我们解决群众难题、精准扶贫工作应该努力学习的精神。

 学习李保国,就要学习他心系群众、亲民爱民的大爱情怀。李保国教授之所以受到果农和各地干部群众的爱戴和信任,是因为他心系果农,热爱事业,用实际行动为果农的成长、事业的发展点滴付出。他上山下乡,手把手教农民种果树,管理果园。他让懒汉变成了种植大户,老光棍也娶上了媳妇,他让笨手笨脚的农民成了“种植能手”,除了自己的种植收入,每天还享受到120元的培训补贴。有的还领了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有的拿到了农技师、高级农技师证书,让岗底村成为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原先的岗底村,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80元,通过科学种植,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8000元。

 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楷模,对党衷心,无私奉献,三十多年扎根基层,完成太行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示范推广面积达1826万亩,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贡献,谱写了一曲质朴无华又感人肺腑的壮丽诗歌,彰显了共产党人忠诚、担当、实干的政治品格。

 作为一名信访干部,更应该向李保国同志看齐,深入学习李保国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为民意识,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摆在心底,大胆探索、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真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真正为建设经济强县、美丽临西的宏伟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李保国精神永续远航!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五)

 他常说:“一个人本事再大,意志再坚,力量也有限。我要让更多学生成长为扎根山区、服务‘三农’的有用之才。”

 30多年来,李保国先后承担了57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大批学生被他“赶”到田间地头,把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

 在这种手把手、肩并肩的实践教育中,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了骄人的科研成绩。

 学生汤轶伟,在读研究生阶段进行了核桃树枝条伤流规律研究。以前核桃树都是冬季修剪,但这样刀口容易流失养分。在李保国的指导下,汤轶伟经过上千次实验,颠覆了冬季修剪的传统做法,将剪枝时间确定在春季发芽前的20天以内,避免了因剪枝时间不当造成营养流失。目前,这一创新成果写进了教科书。

 学生史薪钰,在平山县葫芦峪的山地开发中,从事坡面结构稳定的影响因素研究。在李保国的指导下,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当年治理、当年坡面稳定的效果。目前,史薪钰的研究成果已在全省推广。

 “保国是跟随河北农大‘太行山道路’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深深懂得实践对科研和教学的重要性。”李保国的大学同学、河北农大校长王志刚说。

 为了让李保国拿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服务太行山区,河北农大为他的课题组建设了3个专用实验室,并配备了全新的科研设备,学院的综合实验室也优先保证他的研究生使用。

 只有深入生产一线,教学才会有的放矢。

 李保国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把生产一线的信息作为信号,更新教材,更新讲授内容。他主讲的课程生动、形象,指导性强,倍受学生推崇。

 “他一直都上着本科生的课,我说你实在忙不过来就象征性地上几次课,剩下的给年轻老师分分。他坚决不同意,说要从本科阶段开始引导,使学生热爱农林专业。”河北农大林学院党委书记卢振启说。

 李保国带的硕士研究生,七成以上考上了博士,而且全部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在学生眼里,李老师的“严”是出了名的。

 李保国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一入学,就会收到一张学习任务清单:第一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和开题报告;第二学期开始在实践基地实习一年,完成实验并写出研究报告……每一项都有详细的要求和明确的时间表。2013年他的一个硕士生因为前期准备不认真,被要求寒假留在学校写毕业论文,直到大年三十写完才回家。

 学生赵志磊记得,2000年那会儿,刚开始使用电脑,一些学生写论文时在电脑上复制抄袭。“李老师严厉地批评他们说,要走正道,不要耍小聪明。”

 学生郝梁丞记得,跟李保国做课题时,很多硕士生、博士生都被他训哭过。“写实验记录、计划的笔,李老师一直要求我们必须用铅笔。因为相比中性笔,铅笔字保存时间更长。一旦发现我们没用铅笔写,他会马上撕掉。”

 学生李迎超记得,实习期间,李保国带他们学习核桃嫁接,有一次李保国问李迎超“你今天嫁接了多少棵?”李迎超回答说嫁接了100棵。李保国摇摇头说“农民们每天都能嫁接500棵!”在李保国的督促下,后来李迎超每天嫁接核桃树能达到1000棵。

 在学生眼里,李老师的“慈”也是出了名的。

 学生顾玉红忘不了,2002年,为了方便她写毕业论文,李保国专门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借给她用。那时候笔记本电脑还不普及,李保国的儿子李东奇当时还小,自己想玩电脑,对此还挺有意见,觉得爸爸太偏心了。

 学生郭芳忘不了,4月4日见了李保国最后一面。“吃饭的时候,李老师特意把我拉到身边坐,悄悄问我找对象了没有,鼓励我遇到喜欢的就去追。”

 斯人虽逝,李保国却用自己的一生留下了一本最有价值的教科书,诠释了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担当和追求,激励更多的青年学子学好本领、扎根基层、服务人民。

 太行山作证--他甘当“拼命三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前几天我还劝他说,苹果树正开花,要不在岗底村住几天,指导指导果农,捎带休息休息。他一口回绝‘我哪有时间?’”

 面对我们,李保国的妻子郭素萍泪水涟涟。“如果知道他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我一定不会这么由着他、顺着他。”

 年前的一次采访中,李保国曾说,他有三个家,一个是永久的,在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临时的,在几个主要帮扶基地;一个是流动的,在他那辆越野车上。

 三个家,三重情,三份爱。

 这些年,河北农大家属院里那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反倒成了一个匆匆的驿站。

 我们了解到,在去世前的4个多月时间里,他在家的时间总共不到10天。就连春节假期,也只在家休息了一天。

 “家里的水电费在学校是最少的。”郭素萍说。

 甚至在这个家里,夫妻俩都没有多少时间交流。

 “因为工作太忙,已经很久没有晚上8点以前吃过晚饭了。吃完饭,我抓紧干点家务,他忙着打电话安排事,或者看学生的论文。”郭素萍说。

 当年,郭素萍也是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是李保国工作上的搭档,夫妻俩根本无暇顾及远在保定的家。

 不得已,他们只好把年迈的母亲和一岁多的儿子也接到村里,一住就是4年多。

 他们的课题叫小流域的立体开发,所以当地好多村民管他们的儿子叫“小流域”。

 “有个事到现在提起来我都难受。”郭素萍说,有一次学校领导去山里看他们,走的时候,儿子爬上了人家的车,死活不下来,哭着喊着说,要回保定,想上幼儿园。“没办法,我只好硬把孩子拽了下来。”

 “我先后两次做手术,他都在山上,手术通知单都是我同事签的字。我和儿子确实为他付出了很多,但是我们一直理解他、支持他。”郭素萍说。

 她记得,3月7日下午,李保国在平山县参加省妇联举办的一个活动,儿子、儿媳特意带着不满5岁的孙子从保定来到现场。一见到爷爷,小孙子马上趴在爷爷肩膀上,黏着不下来。

 这时,一向专注事业到了“不近人情”程度的李保国,露出了柔软的一面。在活动现场被主持人要求对家人说句真心话时,他显得很不好意思,可最终还是“挤”出了自己长久以来积在心底的愧疚:“老婆、儿子,我爱你们,但是我顾不上管你们。对不起!”他抱着孙子,流下了眼泪。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说这样的话。”郭素萍告诉我们。

 这些年,帮扶基地临时的家,李保国也住得少了。

 “现在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很多地方找来,能坚持多去一个地方,就不能少去一个。也许多去一地就能改变更多老百姓的生活。”他说。

 有一次,在石家庄,他一天之内转了4000亩苹果园,给农民作技术指导。

 “通过我的技术,早一年进入盛果期,一亩地增收4000斤苹果,按一斤苹果卖两块钱算,一亩地就增收8000元,4000亩地是多少啊?3200万元。一个人辛苦一天的事,多值!”

 这些年,车上那个流动的家,对李保国来说越来越重要。

 雨靴、草帽、衣服、工具包,空间不大的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

 中午把后座放平,稍微躺一会儿,缓解一下疲劳。

 车上,还是夫妻二人交流最多的地方。

 一年行程约4万公里。除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李保国几乎天天奔波在路上,上车当司机,下车当劳力。

 考虑到李保国长期出差和下乡需要,河北农大在很早之前就要给他配专职司机,可他却婉拒了学校的好意。

 “还是自己开车好,方便工作,说走就走。何况我天天上山下乡,铁打的司机也受不了。”他顾念着别人的辛苦和感受,却唯独没有考虑自己。

 去年12月16日晚上,“燕赵楷模”发布厅在河北电视台录制李保国的先进事迹,结束时已经晚上9时多了。大家知道他第二天要去平山,考虑到他身体不好,都劝他在石家庄市区休息一晚。他说:“今晚上赶到平山,明天一早就能干活。”坚持连夜自己开车走了。

 今年春节过后,李保国明显憔悴,脸色发黄,饭量变小。出差在外,午饭经常只吃半两米饭、几口咸菜。

 只有最亲近的人才知道,他的病有多严重。

 因为常年奔波,生活没有规律,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李保国先后患上了重度糖尿病和重度疲劳性冠心病。

 “一般医生讲病情的时候不让患者本人在场,为的是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但是我们家不一样,我特意叫着他一起听,就是希望医生能帮我劝住他,把工作节奏慢下来。”郭素萍说。

 “在家多休息吧,别这么拼命了。”周边的人也纷纷劝李保国。他却说:“人活着时要有事干,没事干,不就精神空虚吗?你不知道我在底下跑着有多享受。”

 “我阻拦不了他继续拼命,只能跟在他的身边照顾他。出门我一般都带够一周的药量,有时候事儿连成串儿,超过一周了,就得回保定取,然后坐火车再赶回去。”回忆往事,郭素萍悲痛万分。

 这个春天,他一直在路上。

 今年2月初,省委作出关于在全省广泛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中央和省内媒体集中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他更忙了,不仅省内各地贫困村纷纷请他支招“脱贫”,连省外群众也打来了求助电话。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保定、邢台,都留下了李保国奔波忙碌的身影。

 “4月1日,邢台-南和;4月2日,邢台-前南峪;4月3日,邢台-南和;4月4日,邢台-保定……”一张学生手中的日程表,记录了李保国去世前的行程,它默默无语,却又凝结着万语千言。

 就在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石家庄主持了河北省山区苹果、核桃、特色杂果产业技术创新与示范体系建设3个项目的验收会。

 就像一首歌中唱的:“你太累了,也该歇歇了,不要总忘记了黑夜和白天。”

 但李保国闲不下来。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他依然忙碌着--

 他通过微信,指导岗底村村民梁国军治果树叶病;

 他联系买来滴灌设备,叫人拉到前南峪村的苹果园里;

 他跟南和县红树莓产业园负责人周岱燕在电话里沟通了建设采摘园的事宜;

 他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一个知识分子的“以身报国”。

 4月12日,省委追授李保国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4月13日,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作出决定,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让千千万万个李保国式的党员干部不断涌现出来。

 他走了,但他的精神与太行同在,如同那些战争年代把名字镌刻在太行山上的英雄一样。

 年年太行披绿之时,人们会一次次忆起他的功绩。

 一座丰碑,一座新时期党和人民的知识分子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太行山上。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