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有关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概述

1、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重点)

由于人类的疾病繁多,诊断技术层出不穷,治疗方法也复杂多样。临床医生对日益增长的知识和复杂的技术,难以全面掌握,因此形成了各种临床专业学科。

按治疗手段建立的学科

内科学、外科学、理疗学、放射治疗学、核医学

按治疗对象建立学科

老年医学、围生医学、职业病学

按人体的系统或解剖部位建立的学科

口腔医学、皮肤性病学、眼科学、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泌尿外科、胸外科

按病种建立的学科

结核病学、肿瘤学、精神病学

按诊断手段建立的学科

临床病理学、医学检验学

临床医学的专科化发展,促进了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1)重治疗、轻预防,

(2)关注疾病而忽略患者,

(3)关注本专科的问题而忽略其他专科问题

(4)难以提供连续性的照顾

(5)医疗费用的急剧升高等

自20世纪中期后,由于疾病谱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这些问题愈显突出,从而导致“全科医学”或“家庭医生”的诞生。1969年“家庭医学”在美国成为第20个医学专科;1993年,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全科医学在我国正式成为一个临床医学专科。

2、临床医学的只要特征(重点)

临床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

临床工作具有探索性:显著区别

临床医学启动医学研究

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成果

3、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

微观深入与宏观扩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学科体系分化与综合(围生医学)——围产医学

医学与高科技的结合日趋密切

诊断方面:

计算机处理技术、医学光导纤维技术、人体基因谱分析

治疗方面:

基因工程技术、内镜操作手术、基因治疗、基因重组和修补

4、循证医学

目前公认最可靠的证据是来自“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

目前,循证医学的代表性成果,是大量“临床指南”的制订和实施。

传统医学较少考虑卫生经济学,循证医学将“成本—效果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列入

第二节现代医学主要诊断方法和技术

1、问诊和病史采集————————主观症状

采集病史是医生诊治患者的第一步

问诊内容主要包括(不包括职业史、教育水平)

(1)患者一般情况

(2)主诉

(3)现病史

(4)既往史:患病史,外伤手术,过敏,预防注射;

(5)个人史和家族史,女性还应包括月经史和生育史

2、体格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发现的客观改变即体征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

(1)视诊(2)触诊(3)叩诊(4)听诊

3、实验诊断

(一)临床实验室检查主要内容

(1)血液学检查

血常规、网织红细胞检测、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等(不包括微量元素)

(2)体液与排泄物检验

对尿、粪和各种体液以及胃液、脑脊液、胆汁等排泄物、分泌液的常规检验(不包括微量元素)

尿液检测一般包括:

一般性状检测:尿量、气味、外观、比重、酸碱度等;

化学检测: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原、尿胆红素等;

尿沉渣(显微镜)检测:细胞、管型、结晶体等

(3)生化学检验

肝功能实验通常包括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血清蛋白电泳、血清总胆红素测定、血清综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V-谷氨酸转移酶(V-GT)等项目。

肾功能检测包括:

肾小球滤过功能,常用的指标有血清肌酐测定、血尿素氮测定

肾小管重吸收、酸化等功能。

(4)免疫学检验

主要包括免疫功能检查、临床血清学检查、肿瘤标志物(肿瘤发生时会升高,但正常组织,良性肿瘤也存在;肝癌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等的临床免疫学检测检验。

注意:单纯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绝大多数肿瘤标志物既存在于恶性肿瘤,也存在于良性肿瘤和正常组织。

(5)病原学检验:细菌

(二)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正确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有的检查可直接得到确定的诊断,如白血病依靠骨髓检查、内分泌腺体疾病依靠内分泌功能检查就可明确诊断;

有些检查可有辅助诊断价值,如肝病或肾病进行肝、肾功能检查。

有些具有鉴别诊断意义:比如发热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值增高,考虑化脓感染;淋巴细胞增高考虑病毒感染。

常用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见流行病学部分

(三)实验诊断的参考值范围的确定

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

所有抽样组测得的平均值家见两个标准差即为参考范围;

某项目检测时,各医疗单位因使用的方法和仪器的不同,又可有不尽一致的参考值。

4、医学影像检查

(一)X线成像: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

疾病X线图像变化(重点)

大小改变(心影增大)

位置改变(关节脱位)

形态改变(炎症、肿瘤)

轮廓改变(心包病)

密度改变(肺内渗出、肿瘤)

功能改变(心脏搏动减弱)

(二)CT检查

CT检查优缺点(重点)

(1)优点:CT图像为人体组织断面像,其密度分辨率明显优于X线检查图像,能良好的显示人体内各部位的器官结构,除发现形态改变外,还能检查组织的密度变化,扩大了影像学的检查范围。

(2)缺点:CT检查是有射线的检查方法,较难发现器官组织结构的功能变化,个别部位如颅底部骨伪影可影响后颅凹脑组织检查;因成像野的限制,不宜检查四肢小关节,难以显示空腔器官的黏膜变化;做强化扫描时有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存在。

CT检查方法:

平扫,CT造影强化扫描(碘剂造影剂),CT造影扫描(X线造影检查后)

CT特殊检查技术:

螺旋CT,CT血管造影,仿真内镜检查,定量CT检查,多层CT扫描

(三)超声成像

种类:A超,B超,多普勒超声,超声光点扫描法

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重点)

(1)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及物理特性。

(2)检测某些囊性器官(如胆囊、胆道、膀胱和胃等)的形态、走向及功能状态。

(3)检测心脏、大血管和外围血管的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

(4)检测脏器内各种占位性病变的物理特性。

(5)检测积液(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胆囊积液、肾孟积液及脓肿等)的存在与否。(6)产科上可以确定妊娠;确定胎龄。

(7)在超生引导下进行穿刺做针吸细胞学或组织活检。

(四)磁共振成像

方法:平扫,强化扫描,MRI特殊成像技术

MRI图像优缺点:(重点)

(1)优点:MRI图像无射线损害;通过梯度场和射频场的更换可完成矢状、冠状、横切、

斜切等多轴成像;图像不受人体正常组织的干扰,不像CT有骨骼等干扰伪影;MRI强化扫

描使用轧造影剂,无不良反应。

(2)缺点:MRI成像检查时间较长,早期MRI机使用经典量子学理论,做一个T2加权成

像需16分钟以上,近年来采用快速成像方法已缩短为5分钟以下;因患者置于磁体内有恐惧感,现已改为宽入口短磁体,因成像线圈和成像野的限制,小关节小部位的成像开展不普及;机器昂贵,运行费用高,检查费用高。

5、其他临床辅助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非影像学检查)

由于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激动的电学活动,因此对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的诊断分析具有

肯定价值。

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演变是诊断心肌梗死可靠而实用的方法

(二)核医学检查

(三)内镜检查

内镜应用最广者是消化道和支气管的检查

第三节现代医学主要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我国管理部门对药品的定义为:“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

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不包括保健品。

(一)药物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

所有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

(二)药物选择原则

1、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用药;

2、根据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选择药物: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差异导致治疗作用差异,

利用药动学和药效学的重要参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结合,可帮助选择有效、合理的药物;

3、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选择用药;

4、根据药物的价格或效应来选择用药:即比较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

(三)合理用药

药源性疾病:医源性疾病的一种,多由药物滥用和选药不当引起。

分为以下几类:

甲型:量效关系密切,与药物本身有关,多可预测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

乙型:量效关系不密切,与人体特异体质有关,难以预测,发生率低,死亡率高,如变态反应;

长期用药致病型:如催眠药,降压药;

药后效应型:致畸,致癌的性激素类药物等。

(四)抗生素的合理用药:合理选药和合理给药。

当病情危重时,则应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可能感染的菌群来选择抗药谱较广的药物。

对于病毒性感冒,无论严重程度如何都不能用抗生素。

二、手术治疗

不利影响(重点)

1、局部损伤如疤痕,

2、全身各系统影响如能量代谢增强,

3、并发症,如手术后出血

包括传统手术,显微外科手术,腔镜手术等

三、介入治疗

在医学影像或内镜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通过药物、物理、化学等手段,直接消除或减轻曲部病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具有微创、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等特点;

包括血管性、非血管性和内镜下的介入技术。

对有些疾病,疗效优于传统治疗(重点)

四、放射治疗(重点)

即伽玛刀疗法,

生物效应:

1、直接损伤(作用于DNA)

2、间接损伤(作用于水分子,产生自由基,进而形成过氧化氢,导致细胞“氧中毒”)

细胞死亡形式:

1、分裂间期死亡,很少见;

2、分裂时死亡,最多见;

增殖速度不同的细胞对放射线敏感性不同,处于增殖期的细胞受射线影响大,不进行分裂的细胞敏感性差。

副作用:取决于不同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全身反应:血液系统(白细胞降低);胃肠系统(恶心,呕吐),神经系统(乏力,嗜睡)。

五、物理疗法

现在物理疗法的方法很多,包括:电疗、超声疗法、磁疗、生物反馈、音乐反馈、光疗、冷热治疗、水疗、高压氧疗法。

第四节临场医学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一、健康管理与临床医学的相互关系

1、临床医学是健康管理的学科基础,全面检测,健康体检

2、健康管理是临床医学的学科延伸(重点)

临床医学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检查,诊断,治疗和康复为服务内容,以药品、诊疗设备和康复器械为辅助手段,重点关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键康管理以健康为中心,以健康检测,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和健康跟踪为服务内容,以健康信息系统,生物医学技术,健康评估模型,健康干预技术,健康监测与移动可穿戴技术等为服务手段,更关注临床前期和后期的健康问题。

健康管理与临床医学的融合和并存

键康管理依靠临床医学的人才和技术开展工作,临床医学需要健康管理来弥补自身服务方面的缺陷。

二、健康管理与临床医学的主要区别(重点)

1、服务目的不同:键康管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健康风险因素检测预防和零级预防为重点,将预防的关口前移,以维护和促进个体或群体身心健康为目的。

而临床医学以病人为中心,以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为重点,以提高治疗水平,缓解痛苦,促进疾病治愈或病情稳定为目的。

2、服务对象不同:

健康管理服务的对象是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慢性病风险人群和慢性病早期康复人群,临床医学服务的对象为患有各种疾病的人群。

3、服务模式不同:

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模式是全面检测,风险评估,有效干预和连续跟踪,

临床医学服务的主要模式是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确定诊断后,采用药物,手术、介入、放射和物理疗法等手段实施治疗。

三、临床医学在健康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1、临床医学诊断方法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用于诊断的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为健康管理信息采集提供了基本方法。

2、临床医学非药物疗法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如针灸,推拿,康复理疗以及营养治疗,运动疗法和心理干预等。

3、临床医学指南或共识的应用

4、临床医学思维方法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综合、类比判断和鉴别诊断,并最终做出正确决策的处理问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