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雨防溺水”主题班会教案x

“防雷雨防溺水”主题班会教案

我们经过这次活动和学习,要把安全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以前曾经去做过不安全的事的同学,要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同学都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长大。

一、强化教育,不断提高安全防患意识

男:今天的第三个环节是对我们班这个月行为规范最差同学进行评比,请同学们每人拿一张纸写上他们的名字。

溺水者面部青紫、肿胀、双眼充血,口腔、鼻孔和气管充满血性泡沫。肢体冰冷,脉细弱,甚至抽搐或呼吸心跳停止。

在暴雨季节不外出游玩,特别是节假日,避免发生各类师生安全事故:1、在上学或放学途中突遇暴雨,应及时躲避在安全区域。2、上学期间,如遇雷暴雨,各班级应及时关好门窗,切断电源。学校将放学时间延迟,等雨停或雨小以后,学校统一放学。

二、增强防雷防暴雨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各学生应多了解防暴雨防雷的知识,突遇暴雨或雷电,应沉着应对,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科学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

三、预防雷击的方法如下:

1.室内如何预防雷击:

(1)电视机的室外无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2)雷雨天气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3)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也就是说,尽量暂时不用电器,最好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要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2.室外如何避免雷击:

(1)为了防止反击事故和跨步电压伤人,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要远离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但是帆布蓬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电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离开。

(3)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应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如果有急事需要赶路时,要穿塑料等不进水的雨衣;要走的慢些,步子小点;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3)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呼吸。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将气吹入。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下溺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14—20次,开始时可稍慢,以后可适当加快

现在正是天气逐渐转热季节,暑期即将来临,中小学生溺水伤亡的事故也明显多了起来。据教育部等单位对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溺水、交通或食物中毒等事故,其中溺水和交通仍居意外死亡的前两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20年的一组溺水事故数据。

四、防溺水安全教育

(一)、预防溺水的措施:

我们出危险,不仅我们自己会难过,家人也会为我们担心。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所以,从现在起,学会保护自己,学会珍惜生命,学会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刻。

1、小学生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学会游泳; 2、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边玩耍; 3、不去非游泳区游泳; 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5、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同学们,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无穷的探索里,你会看到光辉、灿烂的前景。让我们珍爱生命,防止溺水。祝愿大家今天好,明天会更好!

(二)、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暑假,漫长而又炎热。每次一到暑假,我都会和朋友到少年宫的游泳馆去游泳。但是这个暑假,我却不能去。因为发生了溺水事件。

(三)、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