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表达交流之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 x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I)第二板块“表达交流”的第四课——“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本课旨在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其艺术效果,进而促使学生重点掌握通过设置悬念来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地激活、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深切体验、真实再现生活奠定坚实的写作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对高中的学习生活尚有陌生感,对语文学科学习方式的转变还不够适应,这不仅表现在阅读上,也表现在写作上。学生在初中阶段的作文课上虽然也写过许多记叙文,但多是简单记叙文,而高中阶段要求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有待提高。就普遍情况看,学生既需要掌握观察的方法,又需要提高认识能力,也需要掌握记叙文写作的相应技巧。但应该明确,作文的源头是生活,技巧不是作文的根本。同时结合藏族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突出“设置悬念”这一基本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能学以致用,解决不知从何下笔的问题。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其艺术效果,进而促使学生重点掌握通过设置悬念来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创意广告及美文,多角度地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问题,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进而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

①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品味其艺术效果。这是写出事件的波澜的前提和基础。?

②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写出事件的波澜。事件的波澜并不是方法简单叠加,生活本身就具有自身的丰富和波澜。这是学生难以理解且又容易忽视的。

教学方法

用美文欣赏法、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等方法。

课堂组织与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创意广告,你能猜出这广告吗?(ppt播放视频,可短暂讨论)

(二)初识悬念

1、目标展示:

①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品味行文中运用波澜的艺术效果。?

②学会运用设置悬念来兴波澜生变化。

2、实例诠释: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

内容 反应

这个婆娘不是人, 举座皆惊  

九天仙女下凡尘。

  喝 彩  

儿孙个个都是贼, 惊 怒  

偷得寿桃献至亲。

  拍手叫好

〖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 波澜起伏,吊足胃口。〗

3、波澜

定 义:文章的起伏变化。

艺术效果: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曲折和变化。情节曲折起伏,则吸引读者。

方 法: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

A设置悬念;B抑扬交错C巧设伏笔D铺成误会E情节突转F其它

4、悬念

原 因:悬念是逗引读者好奇心的一种重要手法。

位置及作用:在文章题目和开头,悬念让文章眉目传神;

在文章的情节发展中,悬念让文章波澜起伏。

如何 使用: 步骤一:巧设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