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枢纽综合改造工程华宇车库出入口道路说明书

PAGE

铁路枢纽综合改造工程华宇车库出入口道路 说明书

PAGE

PAGE 9

设 计 说 明

1 概述

1.1 项目概况

由于站东路改造后的道路标高较原标高下沉,导致华宇广场与站东路连接的两个车库入口标高无法衔接。本次设计对两个车库出入口进行改造还建,分别为J通道(进口)和C通道(出口)

1.3 设计依据

(1)业主提供给的测量资料。

(2)与业主签订的本项目的《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3) 重庆华宇广场改造项目(南门广场)方案设计。

(4) 相关会议纪要。

1.4 设计范围及内容

1.4.1设计范围

C通道起于站西路(ZDK1+080),沿站西路布设,止于华宇车库出口。道路长24.406米。

J通道起于站西路(ZDK0+910),沿站西路布设,止于华宇车库入口。道路长33.138米。

1.4.2设计内容

道路施工图设计全一册:包括:路线、路基路面、

1.5 采用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标准

(1)《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2015)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

(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

(8)《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05MR601)

1.6 主要建设规模

道路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

表1-1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主要工程项目

单位

C通道数量

J通道数量

1

道路总长度

m

24.408

33.318

2

填方

m3

0

0

挖方

m3

132

186

路面

m2

210

175

拆除人行道

m2

536

165

恢复人行道

m2

364

54

3

人行护栏

m

24

27

4

防撞护栏

m

25

28

2 道路工程

2.1 路基设计

2.1.1设计标准及路幅构成

(1)路福宽度:

道路路幅宽度为:0.5(检修道)+4(车行道)+0.5(检修道)=5m。

2.1.2一般路基设计原则

(1)路床

路床填料应均匀、密实,其最小强度和压实标准符合下表的规定。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路床顶面坡度应与路拱坡度一致。路床加固根据土质、降水量、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深度、加固材料来源等,经比选采用就地碾压、加强地下排水等加固措施。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

路床土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

项目分类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

(cm)

填料最小强度(CBR)(%)

压实度(%)

填方路堤

上路床

0~30

6.0

≥95

下路床

30~80

4.0

≥95

零填及挖方

0~30

≥95

30~80

≥95

注:1 表列压实度按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

2 支路和特殊道路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压实度应采用次干路的规定值;

3 路床采用特殊填料或处于特殊气候地区时,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路在保证路基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

2.1.3路基支挡、加固及防护设计

受地形、场地限制段落设置支挡工程进行收坡处理。

设置支挡工程段落有:C通道右侧CK0-015~CK0+015、C通道左侧CK0+010~CK0+024、J通道左侧JK0-015~JK0+020设置衡重式挡土墙。

2.1.4施工注意事项

1)土方工程

①可作为路基填料的土方,应分类开挖分类使用。非适用材料应按设计要求或按弃方规定处理。

②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底开挖。

③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边坡稳定。开挖至边坡线前,应预留一定宽度,预留的宽度应保证刷坡过程中设计边线外的土层不受到扰动。

④路基开挖中,基于实际情况,如需修改设计边坡坡度、截水沟和边沟的位置及尺寸等时,应及时按规定报批。边坡上稳定的孤石应保留。

⑤开挖至零填、路堑路床部分后,应尽快进行路床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宜在设计路床顶标高以上预留至少300mm厚的保护层。

⑥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确保施工作业面不积水。

⑦挖方路基路床顶面终止标高,应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通过实验确定。

2)其他注意事项

①路基施工前应先作好排水工程,加强临时排水措施,防止积水对堤防工程的浸泡,并对沿线既有地表、地下管线及房屋等工程作详细调查,在相关既有工程拆迁安置稳妥后再进行路基相关工程施工。

②应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不得随意变更设计,在特殊情况下应按照施工管理程序,报请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审批。

③路基施工中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法规,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和农田水利设施。

eq \o\ac(○,4)未尽事宜应按国家颁发的有关标准、规定、规程办理。

2.2路面设计

路面设计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CJJ169-20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及其他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

(1)概况

道路所经地区为V2城区,雨量充沛。路面土基干湿类型以中湿为主。

(2)主要设计标准及设计参数

1)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2)设计年限: 10年。

3)设计标准轴载:BZZ—100

(3)设计参数

路面结构层厚度表

结构层材料

厚度

(cm)

土基回弹模量

备注

30MPa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

4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6

5.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30

路面各结构层施工应以下表规定的竣工弯沉值控制。

沥青砼路面各结构层竣工弯沉值

路面结构层

竣工弯沉值(0.01mm)

一般路基

表 面 层

42.1

下 面 层

48.6

基 层

85.7

基 床

266.2

(4)沥青路面

1)面层改性沥青使用SBS或sasobit改性沥青,基质沥青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指标应达到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A级道路石油沥青70#技术要求

试 验 项 目

70#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 0.1mm

60~80

T0604

针入度指数 PI

-1.5~+1.0

T0604

延度(5cm/min,10℃) cm

≥20

T0605

延度(5cm/min,15℃) cm

≥100

T0605

软 化 点 (R&B) ℃

≥46

T0606

闪 点 ℃

≥260

T0611

动力粘度 60℃ Pa.s

≥180

T0620

含 蜡 量(蒸馏法) %

≤2.2

T0615

密 度 15℃ g/cm3

实测记录

T0603

溶 解 度 %

≥99.5

T0607

薄膜烘箱试验

163℃×5h

质量损失 %

≤±0.8

T0610

针入度比 %

≥61

T0604

延 度 10℃ cm

≥6

T0605

应用于道路的改性沥青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表4.6.2中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项目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不小于

(0.1mm)

50

JTJ T0604-2000

针 入 度 指 数 PI

≥+0.0

T0604

延度(5℃、5cm/min),不小于

(cm)

20

JTJ T0605-1993

软化点(TR&B),不小于

(℃)

70

JTJ T0606-2000

运动粘度(135℃),不大于

(Pa?s)

3

JTJ T0625-2000

闪点,不小于

(℃)

230

JTJ T0611-1993

溶解度,不小于

(%)

99

JTJ T0607-1993

弹性恢复(25℃),不小于

(%)

90

JTJ T0662-2000

离析,软化点差,不大于

(℃)

2.2

JTJ T0661-2000

RTFOT后残余物

质量损失,不大于

(%)

±1.0

JTJ T0610-1993

针入度比(25℃),不小于

(%)

65

JTJ T0604-2000

延度(5℃),不小于

(cm)

15

JTJ T0605-1993

SHRP:原样沥青

动态剪切 76 ℃ G*/sinδ,最小

(kPa)

1.0

AASHTO M320-03 T315-04

RTFOT试验后

AASHTO M320-03 T240-03

动态剪切 76℃ G*/sinδ,最小

(kPa)

2.2

AASHTO M320-03 T315-04

压力老化后

AASHTO M320-03 R28-02

动态剪切 31℃ G*sinδ,最大

(kPa)

5000

AASHTO M320-03 T315-04

蠕变劲度 -12 ℃,最大

m 值,最小

(MPa)

300

AASHTO M320-03 T313-04

0.3

路用性能分级

PG76-22

AASHTO M320-03

注:1. SHRP指标作为代理商或供应商对每批次沥青结合料的质量承诺,其余常规指标作为施工质量控制。

2)沥青面层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能,路面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力好的碎石或破碎砾石,不得使用筛选砾石、矿渣及软质集料,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不宜采用颚式破碎机加工,其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8.2的要求,见下表。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项 目

指 标

表面层

其它层次

石料压碎值(%)

≤ 26

≤ 28

洛杉矶磨耗损失(%)

≤ 28

≤ 30

表观相对密度

≥ 2.60

≥ 2.50

吸水率(%)

≤ 2.0

≤ 3.0

坚固性

≤ 12

≤ 12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

其中粒径大于9.5mm的颗粒含量(%)

其中粒径小于9.5mm的颗粒含量(%)

≤ 15

≤ 12

≤ 18

≤ 18

≤ 15

≤ 20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

≤ 1

≤ 1

软石含量(%)

≤ 3

≤ 5

3)沥青面层的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及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细集料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9.2的要求,见下表。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项 目

指 标

表观相对密度

≥ 2.50

坚固性(>0.3mm部分)(%)

≥ 12

含泥量(<0.075mm的含量)(%)

≤ 3

砂当量(%)

≥ 60

亚甲蓝值(g/kg)

≤ 25

棱角性(流动时间)(s)

≥ 30

4)填料:沥青混合料的填料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10.1的要求,见下表。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项 目

指 标

表观相对密度(t/m3)

≥ 2.50

含水量(%)

≤ 1

粒度范围<0.6mm

<0.15mm

<0.075mm

100

90~100

75~100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 1

塑性指数(%)

< 4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

5)沥青面层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5.3条及附录B的要求,矿料级配及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应满足下表。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级配类型

指 标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MA-13

100

90~100

50~75

20~34

15~26

14~24

12~20

10~16

9~15

8~12

AC-20C

100

90~100

78~92

62~80

50~72

26~45

16~44

12~33

8~24

5~17

4~13

3~7

SMA-13 推荐技术指标要求

实验项目

SMA-13

击实次数(次)

双面各击75

稳定度(KN)

不小于7.5

流值(0.1mm)

20~50

空隙率VV(%)

3~4

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x

不大于VCADRC

沥青饱和度VFA(%)

75~85

矿料间隙率VMA(%)

不小于17.0

残留稳定度(48h)(%)

不小于80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结合料损失(%)

不大于0.1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浸水飞散试验(20 oC)(%)

不大于15

冻融劈裂强度比(%)

不小于80

动稳定度(次/mm)

不小于3000

-10 oC弯曲试验破坏应变(με)

不小于2500

构造深度(mm)

不小于0.8

路面空隙率(%)

不大于6

渗水系数(ml/min)

不大于80

下面层混合料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AC-20C(下面层)

技术要求

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

两面击实75次

空隙率VV

3%~6%

矿料间隙

率VMA

(%)

空隙率为3%,不小于

12

空隙率为4%,不小于

13

空隙率为5%,不小于

14

空隙率为6%,不小于

15

沥青饱和度VFA

65%~75%

稳定度

不小于8KN

流值(0.1mm)

20~40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

不小于1000次/mm

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

不低于5级

残留稳定度(48h)

不小于80(%)

冻融劈裂强度比

不小于75(%)

渗水系数(ml/min)

不大于120

路面现场空隙率

不小于7%

6)在基层施工完毕后,应在基层上浇洒透层沥青。透层沥青采用PC-2乳化沥青透层,渗透深度不小于5mm。其质量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3.2的要求。

7)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浇洒粘层,粘层的沥青材料要求与透层沥青材料相同。

①双层式或三层式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沥青层之间。

②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或旧沥青路面层上加铺沥青层。

③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造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侧面。

8)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及压实

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

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可采用自然碾压的斜接缝,斜接缝的搭接长度与层厚有关,宜为0.4~0.8m。搭接处应撒少量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颗粒应予以剔除,并补上细料,搭接平整,充分压实。平接缝宜趁尚未冷透时用凿岩机或人工垂直刨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

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0C后,方可开方交通。铺筑好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沥青层上堆放施工产生土或杂物,严禁在已铺筑的沥青层上制作水泥砂浆。

未尽事宜,请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执行。

(5)稀浆封层

1)材料

稀浆封层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7.1-2中所提技术要求。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品种及代号

试验方法

PCR

BCR

破乳速度

快裂或中裂

慢裂

T0658

粒子电荷

阳离子(+)

阳离子(+)

T0653

筛子剩余量(1.18mm)不大于

%

0.1

0.1

T0652

粘度

恩格拉粘度

1~10

3~30

T0652

沥青标准粘度

s

8~25

12~60

T0621

含量,不小于

%

50

60

T0651

针入度(100g.250C.5s)

0.1mm

40~120

40~100

T0604

软化点,不小于

0C

50

53

T0606

延度(50C),不小于

cm

20

20

T0605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

97.5

97.5

T0607

与矿物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

2/3

T0654

储存稳定性

1d,不大于

%

1

1

T0655

5d,不大于

%

5

5

T0655

2)施工技术要求

稀浆封层的配合比需经反复试验确定。

稀浆封层施工前应先彻底清除泥土、杂物、修补坑槽、凹槽、较宽的裂缝宜清理灌缝。

稀浆封层的最低施工温度不得低于100C,严禁在雨天施工,摊铺后尚未成型的混合料遇雨时应予以铲除。

稀浆封层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

稀浆封层的施工可采用专用的摊铺机铺筑,摊铺时应匀速前进,摊铺速度一般为100~200m/min,表面应平整,对于局部不平整的应进行人工修整。

稀浆封层两幅纵缝搭接的宽度不宜超过80cm,横向接缝宜做成对接缝。

稀浆封层铺筑后的表面不得有超粒径粒料拖拉的严重划痕,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处不得出现余料堆积和缺料现象,用3cm直尺测量接缝处的不平整度不得大于6mm。

(6)基层

1)水泥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宜选用终凝时间6小时以上,强度等级为42.5的水泥。水泥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2)基层采用骨架密实型混和料,碎石的粒径不得大于31.5mm,压碎值不应大于30%。集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基层集料的配级范围和技术要求

层位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比(%)

液限

塑性

31.5

26.5

19

9.5

4.75

2.36

0.6

0.075

(%)

(%)

基层

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

<28

<9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应不小于98%,7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满足3~4MPa。

(7)施工注意事项

1)应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不得随意变更设计,在特殊情况下应按照施工管理程序,报请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审批。

2)路面施工应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及相关设计规范进行,不得随意施工,影响路面质量。

3) 基层和底基层施工时,压实机具应与压实厚度相匹配,基层和底基层可采用一层摊铺和压实

4)基层碾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压实度检测。基层顶面的弯沉应在养生完成后14天内完成两点,采用后轴重100KN的标准车进行弯沉值检测,检测频率为每车道每10m两点。对弯沉值过大的点,应进行局部处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一层的施工。

5)基层、底基层每层摊铺前均应对下层表面均匀撒水湿润,撒水时间视施工气温而定。

6)拌制和养生用水,以饮水为宜。对工业废水、污水、酸性水(PH<4)和硫酸盐含量较多的水,均不允许采用。拌制混凝土时,应准确掌握配合比,严格控制用水量,应根据砂、石的实际含水量,调整实际用水量。摊后应进行充分捣实,表面应避免过多的人工修饰。

7)基层、底基层养生期间禁止车辆通行。

8)基层养生结束在铺下封层前洒布透层沥青。沥青与水的比例可根据撒布机、渗透性试验调整,以易于渗透,且渗透入基层的深度不小于5mm,表面不形成油膜为合格。

9)透层沥青洒布后,应待其充分渗透,水分蒸发后方可铺筑稀浆封层,时间不宜少于24小时。稀浆封层最低施工温度不得低于10℃,严禁在雨天施工,摊铺后尚未成型混合料遇雨时应铲除废弃。

10)粘层乳化沥青洒布后,应待破乳,水分蒸发完后,紧接着铺装沥青面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

11)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严格按照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的步骤和要求进行,最后确定出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作为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和质量检验的标准。配合比一经确定,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

12)沥青混合料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制,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5.2.2的要求。

13)为保证摊铺机能以合适的速度进行均匀、连续地摊铺,必须保证拌和楼的拌和能力和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地运输能力于摊铺机的摊铺能力相配套。运料车要求采用保温措施,保证能按要求的摊铺温度及压实温度进行施工。

14)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10℃,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施工时必须选用有自动找平装置、有预压实装置的摊铺机。摊铺过程不得出现混合料离析现象。沥青面层上、中、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纵向施工热接缝应错开至少15cm。

15)温度控制 普通沥青混合料:矿料温度160~180℃,沥青温度155~165℃,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145~165℃,摊铺温度不低于135℃,初碾温度不低于13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70℃。

改性沥青混合料:矿料温度185~195℃,沥青温度165~175℃,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165~185℃,摊铺温度不低于160℃,初碾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90℃。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16)为避免与可能造成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杜绝施工或运输污染,沥青面层应尽可能连续施工。

17)未尽事宜应按国家颁发的有关标准、规定、规程办理。

2.3安全设施及附属

(1)设置防撞护栏

因华宇车库出入通道横与站西路存在高差,且出口处有较大的转向,为了保证车辆安全,出入通道与站西路之间设置防撞护栏,设置的里程段落为,JK0+0000~JK0+028右侧, CK0+000~CK0+024左侧。

(2)设置人行护栏

因华宇车库出入口与人行道存在较大高差,为保证行人安全,需在人行道与出入通道之间设置人行护栏,设置的里程段落为,JK0-015~JK0+020左侧, CK0-015~CK0+010右侧。

(3)人行道

本次C通道、J通道范围内及华宇支路段破损的人行道砖应破除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