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名词解释..(DOC)

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调节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经济活动。

2、帕累托最优:又称经济上的效率、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是指在既定的

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 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 无论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受益而其他人不受损。

3、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和满意的收入分配的各种情况。

4、政府失灵: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本的最优配置。

5、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依据宏观经济的波动特征,有意识的采取特定的财政手段消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缺口。

6、公共品:是具有公共消费性质的产品或服务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7、非排他性: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他的同等消费。8:、非竞争性:是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的收益 :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9、俱乐部产品 :是指一种混合类公共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轻易做到排他性。

10、外部性:只要某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变量

是在另外一个人( 或厂商) 的控制之 下,即存在 外部效 应,用公式 表示

为: Ua=Ua(X1,X2,X3,...,Xn,Y1)

即活动主体 a 的活动不仅受其自身活动的影响,还受来自于类似 Y1 这类活动的

影响。

11、矫正性税收: 是实现外部性矫正的重要手段, 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又被称为“庇古税”

12、政治均衡: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投票规则下就一种或多种公共品的供给及其成本分摊达成的一致协议。

13、投票悖论:是指在多数票规则下的多个备选议案是不可能达成均衡的 , 而是出现投票结果循环 。

14、单峰偏好:指一个人在一组按照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议案中对其中一个议案

的偏好程度较高 ,对其他议案的偏好程度 ,都低于这个议案的偏好程度 ,即离开这个议案后 ,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 ,其偏好程度是递减的。

15、多峰偏好:指的是当个人偏离最偏好的议案后开始时其偏好程度会下降 ,但当沿着同一方向持续运动下去时其偏好程度会逐渐上升。

16、中间人投票定理:只要投票者的偏好是单峰的 ,那么在多数票规则下就必会出现唯一的均衡结果 ,而且这个结果与投票人的第一偏好正好相等。

17、寻租:本可以用于价值生产活动的被用于只不过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 . 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 ,所耗的资源是一种浪费 ,目的是为了建立垄断地位以获得特殊利益 ,是一种收入分配转移活动。

18、购买性支出: 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这类支出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为了日常的行政事务活动的商品和劳务支出 ,如国防 ,教育 ,卫生 ,行政管理等 ,二是政府用于各种公共投资的支出。

19、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把资金的所有权转让个他人使用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20、行政管理支出: 是政府维持其各级政府职能机构运转所需要的经费, 包括各

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检查机关和外事机构运转过程中的支出。

21、BOT 方式:政府与私人资本签订项目特许经营协议授予签约人的私人企业承担基础设施的建设 /经营 /融资。

22、TOT 方式:通过出售现有投产项目在一定时期内的产权 ,获得资金来建设新项目的一种融资方式。

23、财政贴息:是国家对企业的某些用于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 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补贴。

24、税收:它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的、无偿的征收取得的财政收入。

25、税收的额外负担: 是指因政府征税带来的大于税收收入部分的费用损失, 是由多方面行为是的资源配置偏离了最优状态引起的。

26、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应干扰或扭曲试产机制的正常运行, 也就是不能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27、公债 : 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 , 根据借贷原则 , 通过借款或者发行债券的方式获得财政资金而形成的债务 . 特点 : 从债务人的角度来看具有:购买自愿性;资金有偿性;发行灵活性;从债权人角度看:有持有安全性;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