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演唱)同坐小竹排》教学设计

同坐小竹排 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所在学校 单元 第七单元 课题 《同坐小竹排》 教学目标 1. 能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壮族童谣《同坐小竹排》。

2. 能用不同的声势动作边唱边拍,体验歌曲四三拍子、四二拍子变换拍子的特点。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的唱好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中变化拍子的学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教学过程:
(一)节奏问好 1、采用三拍子和二拍子两种不同的节拍问好,同时手打拍子。

2、辨别两种问好在节拍上的不同。

(二)学习歌曲 1.创设情境,聆听范唱。

设计意图:了解壮族水乡的“竹排”。在不断地聆听中体验感受变化拍子为歌曲带来的童趣。并为第一乐句加入号子,形成简单的第二声部,为进一步学习多声部歌唱做铺垫。

2.了解“竹排 3.随音乐动作参与表现 (1)加入声势动作拍手、拍髋骨。体验歌曲中不同的拍子。

(2)加入划船的动作,感受两种拍子不同的韵律感。

4.学习第二乐句。

(1)读歌词。结合划船的动作说出二拍子的歌词。

(2)学唱旋律。教师直接教唱第二乐句旋律,加上划船的动作。最后一个音把拍子唱满。

(3)演唱第二乐句。引导学生把最后一个字的拍子唱得饱满。可做两种处理,一做渐弱处理,表示小竹排渐渐地走远了;二做强收,表示小竹排到岸了。教师采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两种处理方式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

设计意图:从号子介入直接进入第二乐句的学习,有利于孩子们对衬词的理解;
采用对比的手法对最后一个字进行处理,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

6.学习第一乐句。

(1)找出旋律骨干音,进行准确歌唱练习,运用柯尔文手势辅助音准。

(2)引导学生自主学唱旋律。

(3)演唱歌曲第一乐句。告诉学生“蟹”在壮族方言中的读音。引导学生把第一乐句唱得怡然自得,感受慢慢划着小竹排,和水中小螃蟹嬉戏,欣赏着岸边美丽风景的情绪。

(三)完整表现歌曲 1.教师用钢琴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在第一乐句加入号子声,并用划船的动作参与表现。

2.加入打击乐器。(打击乐器不宜多加,有一两样即可,引导学生注意聆听打击乐器伴奏的效果。) 设计意图:能够比较完美地表现歌曲,逐步加入“号子”、“动作”、“打击乐器”等手法,是歌曲的表现达到高潮。

(四)对学生的音准练习进行反馈练习 1.模唱五个小片段。

2.教师唱谱,学生唱词。

3.教师唱词,学生唱谱(打乱顺序)。要求学生能准确地唱出唱名。

设计意图:在音乐的学习上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准确唱歌、音准、节奏准是最基础的技能练习。

(五)课堂小结 学生行为 学生练习 学生表现:
学生跟着老师做划船动作。

学生回答:
教学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