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工案例分析报告

实用文档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一、基本情况

站员姓名:小斌

性 别:男性

出生年月: 1998 年 9 月 19 日

文化程度:职校肄业,目前无业

二、背景资料:

1、 家庭背景

小斌上初中时父母离异, 因父亲在外地工作,小斌交由母亲扶养。

母亲忙于工作,由外祖母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外祖母十分宠爱外孙子,

父母与小斌平时交流较少。

2、生活经历

小斌一直在父母及家人的宠爱下长大, 上小学时成绩一般, 但能

按时完成作业,也跟得上学校的学习进度。上初中后,父母离异,缺

少对他的管教, 小斌开始与学校内的一些不良青少年来往, 耽误了学

习,影响了学习成绩。

 2010 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某职校, 2011 年年底由于屡次违反校纪校规,被学校劝退。

 2012 年 1 月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鞍山市公安分局取保候审。

3、学校评价

小斌的班主任对他的评价是: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不感兴趣,

但酷爱运动,体育很好。为人很讲哥们义气,平时待人讲究仗义,易

冲动。

实用文档

4、社区评价

小斌所在居委的干部反映李斌很少在社区活动, 没有与社区居民发生过正面冲突。

 经社工、居委干部、当地民警与李斌及其母亲接触,发现李斌对自己的行为已有悔改之意, 其母也意识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故居委、民警、父母、社工四方一致同意组成帮教小组,对其实行诉前考察教育。

三、个案分析与预估

1、 个人因素

案主年少单纯, 18 岁的他意志薄弱,容易冲动,遇事不够冷静,做事不计后果,加上法律观念淡薄,社会交往无选择,意气用事,爱打抱不平。

2、家庭因素

父亲离异,父亲在外地工作,外祖母对其过分溺爱,家庭对案主缺乏正确地、及时的引导,平时与案主的沟通较少。

3、朋辈群体

由于上初中时案主被人欺负过, 所以为了得到保护, 加入了不良朋辈团伙。

 2012 年 1 月,因帮朋友出头而参与了聚众斗殴。

社工认为,在不当行为背后常常存在多种目的。人是能够自主的

社会性动物,生命的主要力量就是追求优越或自我肯定。 人一生中的

主要目标就是寻找归属感和自我肯定。 在寻找的过程中, 人会选择并

运用自己觉得可以得到重视的信念、 感觉及行为, 逐步形成自己的生

实用文档

活方式。表现出不当行为的李斌之所以常觉得灰心、沮丧,是因为他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为得到“归属” ,但又希望获得父母及社会的关注和接纳,为了争取自己在家庭中、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他便以不恰当的行为来追求自己的“归属”之感。四、服务模式

根据与案主的交流以及在社区收集到的信息, 社工认为案主有强

烈的“低自尊”倾向,尽管家庭对于他过度溺爱,但他对父母有强烈

的不认同感,小斌认为自己学习不好,人长得瘦小常被人欺负,老师

不关心他,同学认为他学习不好而远离他,父母也不顾及他的感受,

周围没有人真正关心他, 小斌觉得加入小团体得到了朋辈的认同, 进

而从事了违法行为。

 社工建议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与联合家庭治疗模

式相结合,对小斌进行综合治疗。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强调, 要消除案主的情绪和行为困扰就需要对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进行检查和辩论,使案主学会理性的生活方式。

在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法过程中, 情绪被分为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两

种。健康的情绪包括人的欲望、 希望以及这些欲望不能满足时所产生

的挫折感。因此,健康的情绪既包括正面的感受——爱、快乐、好奇

心等,也包括负面的情绪——生气、沮丧、不开心等。理性情绪治疗

法帮助案主分辨什么是理性,什么是非理性的信念。让案主知道,他

之所以有情绪困扰本质上则是由他非理性的信念系统所引发的, 是因

为他仍保持不合逻辑的想法或自我失败的人生哲学。 李斌非理性的信

念主要包括: 1)一个人绝对需要获得周围他人尤其是重要他人的喜

实用文档

爱和赞许; 2)人的不快乐产生于外在因素,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消极

情绪; 3)人需要依赖别人,最好依靠一个比自己更强大的人; 4)过去的经历对现在行为的影响不可避免等等。

 理性情绪治疗的目的在于使案主改变思想,放弃非理性信念,建立更理性的人生哲学,使他们未来不再陷入情绪困扰中。

联合家庭治疗原理认为,个人自尊和沟通形式是决定行为的关

键性因素,只有当个人的自我价值受到肯定的时候, 行为才可能有改

变。根据联合家庭治疗理论,每个人内在都拥有丰富的能量和资源,

如果我们感受到这些资源的存在,生命将更加自信坚定、快乐平衡。

每个人都有与别人沟通的愿望, 但是人际关系和生命质量常常因沟通

受到影响,社工通过发掘个人内在的资源与能量, 在案主自我价值获

得提升的基础上, 使其外在(言和行)与内在(感受和需求) 相联结,

带来有效的人际互动, 实现身心一致的沟通。

 此模式认识到家庭在人

的自我观念与行为模式形成中的重要性, 并且希望通过对家庭历史的

追溯与家庭沟通方式的理解, 找出家庭成员问题的成因, 在此基础上

通过家庭互动方式的改变达成个人的成长。

五、具体目标

总目标:协助案主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有较深刻的认识, 脱离原不良朋辈群体,在积极的朋辈群体内获得认同与归属感。具体目标:

(1)针对小斌:

1) 邀请案主参加由社工组织的成长型小组, 使案主在积极的同伴

实用文档

群体内获得认同与归属感,从而与不良同伴团伙脱离关系

2) 通过会谈、回顾成长史、空椅子技术等使案主自我了解、明确

自我需求。

3) 在“阳光之家”完成三个月的公益劳动。

2)针对小斌家庭:使案主父母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建立有效的家庭沟通机制。

六、具体方案

第一阶段:邀请其参与小组,建立专业关系

目的:邀请案主参与由社工组织的名为《寻找四叶草》的成长小组,通过小组活动使案主了解自我特征和兴趣,明确个人的价值观,澄清对自身的期望,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被尊重的感觉,在积极的同辈团体内获得归属和接受感, 为案主建立新的同辈圈子提供条件。

第二阶段:自我了解,自我澄清

目的:通过会谈促使案主对自己有更深层次地了解。

内容:通过会谈回顾案主的成长史,使案主了解自我,回顾自己如何走上犯罪道路, 使其对自己的罪错有更深层次地认识, 使其能自醒。

作业:假想明天案主就要离开这个世界,回忆自己的过去,写一篇关

于自己的小自传,来回顾自己的一生。第三阶段:明确自我需求

目的:通过与案主分享朋辈交往史来明确案主的朋辈需求, 从而远离

实用文档

不良朋辈团体,建立新的健康的朋辈团体。

内容:

1) 社工的指导下,案主记下与同伴积极和消极的难忘经历。

2) 通过探讨,帮助案主确定他试图通过加入不良同伴团伙来满足

的社交情感需要,如:获得归属感和接纳感等。

3) 使用空椅子技术,帮助案主针对过去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