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夏邑县高级中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高中课程结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 是国家规定的每个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课程, 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技术教育等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突出上述基本内容,同时,要有效整合社团活动、技术设计与创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构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 规范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行为, 推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优秀成果, 充分发挥优秀成果的示范作用, 科学有序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依照商丘市教体基研 〔2015 〕

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李 伟

副组长 : 邵志刚 张立民 蒋文记

成 员:杨 涛 张利锋 高晨星 何 勇 闫晓东 王大藏李 勇 郭义功 何浪涛 臧红伟 杨钦营 刘新党孔凡高 程昆峰 田秀英

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设在学校教导处。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养目标

、获得实践性学习的机会。

、尝试搜集和处理信息。

、尝试提出和探究问题。

、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体验服务与责任。

、学会合作与分享。

二、课程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领域, 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的主题探究活动、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开展的专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以社会考察为主的社会体

验性活动、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 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益性

活动等方面。

(三)技术教育

技术教育类成果应以项目设计与制作为主要形式。

技术教育类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实践与职业体验、 技能练习与技术试验、项目设计与制作以及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等。

 技术教育活动主题的选取应与研究性学习、 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 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项目设计与制作等内容有效整合。

(四)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是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结成、 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活动是学校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程实施方案

表一:“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各科目及学分分布情况表

学习领域 科 目 必修学分

研究性学习活动 15

综合实践活动 社区服务 2

社会实践 6

表二:课程设置总表

年级

时间

课时

内容

考核形式

获得

负责部门

学分

高一新生

新生注册后

10 天( 40

新生军训

考核合格

2 分

政教处

暑假

课时)

高一上期

1-18

2 课时/周

研究性学习

完成 1

个课

6 分

教导处

高一下期

1-18

2 课时/周

研究性学习

完成1项或

高一学年

高一学年后

1 周

社会实践

多项社会实

2 分

政教处

的暑假

践并有心得

体会

高二上期

1-18

2 课时/周

研究性学习

完成 1

个课

6 分

教导处

高二下期

1-18

2 课时/周

研究性学习

完成1项或

高二学年

高二学年后

1 周

社会实践

多项社会实

2 分

政教处

的暑假

践并有心得

体会

高三上期

1-18

2 课时/周

研究性学习

完成 1

个课

3 分

教导处

高一二学年

高一二的假

10 工作

社区服务

有服务部门

2 分

政教处

日以上

的证明

说明:

(一)研究性学习

、课程设置

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高一、高二学年

和高三上学期每周安排 2 课时,高一、高二和高三分别完成一个课

题,高中三年共完成三个课题,学生在高一、高二学年分别获得 6 个学分,在高三获得 3 个学分,共获得 15 个必修学分。

、课题研究的组织

研究根据我校的实际, 学校不提倡采用个人独立研究, 鼓励学生自由组合成立研究小组,每组人数一般在 5-10 人左右,设组长一人。班主任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能力及男女生比例等,需

要时与学生协商作适当调整。

 学生可在本班组建小组, 也可跨班组建小组。

组内每个学生都要承担一部分相对独立自主的课题工作, 确保真正参与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实施

1)培训教育。对于高一学生,由于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通过讲座、课堂教学、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2)选择课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教师(成立选题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