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学习资料

当前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我们正方的观点:利大于弊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实施走出去战略决策,“有利于我国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抓紧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既是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又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要求,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从目前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来看走出去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加入WTO使中国企业进入了更加开放的国际市场,充足的外汇储备,经济发展所积累的经验以及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都标志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条件已基本成熟。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拥有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对外投资主体。部分大企业已拥有了品牌优势,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等走出去的比较优势;一些中小企业在小规模生产,特殊产品,有民族特色产品等方面拥有自己的比较优势。

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必要性

1.可以避开对方的贸易壁垒。近年来,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尤其是发达国家以环保标准、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卫生标准、反倾销等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对进口实行限制。2002年上半年针对中国的立案28起,涉案金额5.7亿美元。在这些案件中,个案涉及的金额呈上升趋势,许多国家对我国同一产品反复立案现象增多,国外相关歧视政策愈演愈烈。截止2002年末,已有500多起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发达国家还通过制定立法或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使我国不少产品难以进入他们的市场参与公平竞争。即使可以进入也设置了一系列的障碍,破坏我们的竞争优势。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外贸企业为了获得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先进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而且还要支付昂贵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导致这些产品的成本大幅上升,进而丧失价格优势。

2.直接投资于区域内部,不仅是开拓新市场充分利用区域内便利条件的需要,也是保持原有市场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在不断加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约有240个区域贸易协定,135个自由贸易区。20世纪60年代,全球共有19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70年代增至28个,80年代再增至32个,进入90年代,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达100多个。这些组织遍及欧洲,北美,拉美,非洲和亚洲,其内容除涉及国际贸易外,还涉及到资本,技术、劳务,人员流动以及财政、信贷政策的协调等。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内的协同作用加强,原本从区域外进口的产品,可能由于区域内关税的减免而从区域内的其他国家进口。2001年,西欧区域内贸易已占其对外贸易的69.9%,亚洲地区为49.7%,北美地区为33%,中东欧和独联体地区为19.7%,拉美地区为19.4%,中东和非洲地区分别为9.4%和8.4%。区域内部的国家相互开放市场,相互提供优惠,而区外的国家及地区享受不到此种优惠,从而导致外来产品竞争力下降,形成“贸易转移效应”。

3.避免因不合理的贸易统计而引起的贸易摩擦。目前,国际通行的贸易统计

原则是原产地原则。越来越多的国际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认为,这种统计原则存在着不合理性,特别是对于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的统计,往往存在较大误差。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原产地原则的局限性愈来愈清楚地暴露出来。由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跨国投资日趋增加,国际贸易所交换的已经远不是单个国家生产和产品,而是跨越国界的“世界性产品”。按现行原产地原则统计进出口贸易,已难以准确反映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趋势,甚至会扭曲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平衡状况。中国自90年代以来外贸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加工贸易出口的扩大。而按照原产地原则的统计方法,扭曲了中国与一些国家的贸易平衡,夸大了中国的顺差额,一些国家却借此抵制我国的商品。

4.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我国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比较低,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到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仅有21种,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供不应求。石油、富铁矿、铜矿、锌矿、钾盐、锰矿等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优质能源短缺将成为今后我国能源供需平衡的主要矛盾。走出去是弥补国内资源不足、满足经济发展对重要资源特别是战略资源需求的重要途径。

5.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我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快速增长,进入一个新的结构调整期,许多行业特别是一般加工业生产能力过剩,而且生产工艺技术较成熟,需要适时向国际市场转移,把技术、设备、产品带出去,为引进更新技术和产业升级创造条件。另外,我国的买方市场已初步形成,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剩余。适时走出去是缓解这些矛盾的有效途径。

6.冲破发达国家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封锁和出口限制,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自己在国际上的技术优势,对高新技术向国外的扩散做了种种限制,这不利于我们及时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以及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除此之外,技术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另一个国家是存在时滞的,对外直接投资有利我们更好的克服这些不利因素。

7.企业可以通过走出去平衡经济周期的影响,分散风险,并获得转移定价等好处。经济发展状态在空间上是不平衡的,一些地区处于经济衰退期,另一些地区可能正欣欣向荣。在世界范围内分散投资,可以避免因某一地区的经济不景气而给企业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转移定价是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好处之一。

二、中国大企业海外投资的比较优势

1.品牌优势

我国已有部分企业在国际上树立了自己的品牌,海尔集团是其中业绩较突出的一个。

1998年、1999年中国出口美国的冰箱分别为4718万美元、6081万美元,其中海尔冰箱分别占1700多万美元、3100多万美元。据统计,海尔在美国建一个冰箱厂的盈亏平衡点是28万台,海尔冰箱出口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后,于1999年4月,开始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立生产基地,已于2000年3月建成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为50万台,在美国冰箱企业中排名第六。

海尔在欧洲同样已经充分显示出了一个欧洲名牌的风范和国际化大公司所具有的引导市场消费的实力。在欧洲家电市场,海尔凭借高质量和个性化、速度优势树立起自己的品牌。2002年,海尔6款冰箱产品达到欧洲A+能耗标准,在德、荷、比、卢四国,消费者每购买一台达到A+能耗标准的海尔冰箱,政府就奖励100欧元(相当于750元人民币),海尔品牌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在欧盟市场,海尔的

销售额三年增长15倍。2001年6月19日,海尔集团并购了意大利一家冰箱工厂,这是继在美国之后,海尔在欧洲实现了本土化。

2.技术优势

我国一些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经济欠发达国家来说,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凭借自己的先进技术,成功占领世界市场的公司。

华为历经十余年艰苦奋斗,集中全部力量专注于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开发,成为国际领先水平的通讯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已形成了完整的自主核心技术创新体系和管理创新体系,建立了面向全球的产品研究开发与市场销售服务体系。在SDH光网络、接入网、智能网、信令网、电信级Internet接入服务器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WDM、C&C08iNET综合网络站台、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移动通信等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成功推出cdma1X全套产品(包括基站、移动交换机、无线智能网),掌握3G核心技术。产品的关键部件全部采用自行设计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精度0.18微米,处于业界领先水平。2000年10月,北京国际通信展上华为在业界首次大规模地提出“城域网”概念,成为可管理、可运营、电信级宽带网络的倡导者与领先者,这是华为继校园卡、智能网、商业网、电信级接入服务器之后又一客户化解决方案的典范。华为许多产品已经进入德国、西班牙、俄罗斯、泰国、韩国、巴西、肯尼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际市场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规模优势

我国有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具有走出去的规模优势。比如,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于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系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是实行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综合性石油公司。作为中国境内最大的原油、天然气生产、供应商和最大的炼油化工产品生产、供应商之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业务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油气炼化产品销售、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石油贸易等各个领域,在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按石油综合指标排序,在2001年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中位居第九位。

三、中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比较优势

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GDP的50.5%,中小企业也必定在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我国的中小企业有如下的比较优势。

1.相对于大企业的优势

(1)小企业灵活,容易转产,市场适应能力强。小企业的小规模技术所对应的市场小,提供这种技术的设备自动化程度低,通用性好,改进后就可以开辟新的用途。并且小企业的资金投入少,进入退出市场障碍较小。因此,小企业更能适应市场供求的变化,及时转产,开辟新的利润空间。

(2)小企业能够从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满足多样化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将越来越个性化。当大公司制造少数几个品种的产品并力求通过产品标准化来降低成本的时候,小企业则可以提供种类繁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