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特色产业调研报告

 兼营相关产业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

 调研组成员:王元谋陈周刘月明

 闵运时邓锋赵晗

 执笔:邓锋赵晗

 二0C五年八月十日

 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

 河姆渡遗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 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一 —“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一一“四明十二雷”、以 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 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

 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 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与曾经拥有 的历史地位还不相当,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一一新昌、 宁海等。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 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先容, 并赴河姆

 渡镇、鹿亭乡、梁弄镇、大岚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 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 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边的山区、半山区,涉及 18个乡镇,约有茶农10万人。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其中:无性系

 良种茶园1.71万亩,已建成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

 1.8万亩,产区规模在全省产茶县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现有各类 茶厂200余荚冬其中:精制茶厂42荚冬已完成改造并达到qs标准的 企业42家。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20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和 宁波白茶。恢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 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 28荚冬基地覆盖全市。四明龙尖为新创 名茶,是宁波市着名商标。我市是宁波白茶的原创地和主要产区,产 量占宁波白茶总产量的50%以上。

 XX年,全市实际计产茶园面积5.6万亩,总产量6317吨,产值1.135 亿元。其中名优茶367吨,产值7372万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 的5.8%和产值的65% 珠茶产量5730吨,产值3783万元。名优茶均 匀价格达到每公斤200.8元,最高的黄金芽每公斤8000元。全市茶 园均匀亩值2026.8元,其中白茶最高亩值超2万元。在茶叶出口加 工方面,出口珠茶加工量近3万吨,出口货值4亿元。大岚镇作为全 市最大的茶叶主产乡镇,1.8万亩茶园为全镇农民提供了近 50%勺收 进来源。

 二、存在题目

 1、企业散小弱,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名优茶品牌多而杂,茶叶企 业普遍规模较小,大的三、五吨,小的只有几百斤,产值上百万元的 企业属凤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个别品牌外,尽大多数茶叶品牌 着名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单体实力普遍不强,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 和产业示旦受到国际市场动荡或欧盟对进口珠茶严格执行检测标准, 整个珠茶产业就受到重创。名优茶生产企业缺少大型冷躲库等必要的 蕴躲设备,生产工艺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在采摘、摊青、制作等一系 列关系到产品品质的环节仍较薄弱。

 如由于加工机械的原因,导致不 同企业生产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影响市场竞争 力。

 5、监管不够到位,产业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政府有关部分对茶叶 产业整体发展缺少指导,较重视新品种改良、引进等前期工作,忽视 对产中和产后的监管指导,对合作社的规整套的品牌治理制度, 但在 具体执行中不够严格,个别会员茶叶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品牌整 体形象。新昌县花20多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发展“大佛龙井”和宁 海县花XX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打造“看海茶”的做法,值得我们鉴 戒,如今“大佛龙井”和“看海茶”的产销规模及市场覆盖面已远在

 “瀑布仙茗”之上。

 三、对策建议

 1、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体系。

 要研究制定《余姚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及其茶叶公司配套扶持政策, 明确今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项目、扶持 政策和保障措施,设立随财政可用资金增长的产业发展资金,落实并 稳定税收优惠政策,努力使我市茶叶产业向着茶树良种化、产出高效 化、生产标准化、作业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进步名优茶产量,提升茶 叶品质,扩大市场覆盖面,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现代化茶园,基 本实行茶园标准化治理和机械化作业,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

 2、完烧瑰制机制,进步茶叶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 措施,鼓励茶叶企业或茶叶经销户往外地特别是全国区域性茶叶市场 开设专门销售我市名优茶的专卖店、直营店、经销店,并在市农批市 场专设茶叶交易区,将专业市场、贩销队伍、驻外窗口结合成有机的 整体。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 之间和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 合作参股、控股、茶园经营权流转、 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或经营团体,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农 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团体化方向发展, 努力形成 一个品牌1家企业或1个团体运作的局面。三要鉴戒新昌等地与天福 团体和北京老舍茶馆合作的做法,千方百计使我市名优茶进进茶叶消 费高端市场。

 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I

 一、基本情况

 设施蔬菜产业现已成为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沙坡 头区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4.56万亩,占全市20.83万亩的70%占全 区84.5万亩的17.2%。建成了以番茄、茄子、黄瓜、西瓜等特色品 种为主的日光温室示大茬,秋冬茬接早春茬,秋茬接冬春茬三种栽培 模式为主,面积分别占30% 40呀口 30%小拱棚以冬春茬韭菜和早春

 茬西瓜两种栽培模式为主。品种布局上,番茄占 50%茄子占10%

 辣椒占15%黄瓜占5%瓜类占10%设施园艺及其它占10%产品 的外销量占90%以上。制订推广了 12项提质增效措施,平衡施肥、 无土育苗、小气候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co2气肥、反光幕、新型覆盖材料、阴阳棚及热风炉等技术开始示 是没有大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蔬菜交易在园区内直接进行,相互压 价时有发生。二是缺乏流通销售龙头企业,现有的流通企业经济实力、 带动能力、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对市场调节和操控的有效手段。

 2、 科技力量不足,技术服务滞后。现有市、镇 (乡)两级农业科技 人员50多人,不仅断档老化、总量严重不足,而且大部分专业不对

 口,真正的内行更不多,指导千家万户和几万座大棚的生产,不仅力 不从心,碰到技术难题更是束手无策。由于技术服务跟不上,造成地 区间、农户间的生产水平很不平衡,相当一部分日光温室的产量和效 益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

 3、 标准化监控机制不完善,品牌保护意识不强。超市等生产流通 环节的监测不够严格,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的价位优势得不 到体现;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时有发生,病虫害重治轻防、以化学防 治为主的现象比较普遍,食品安全生产的意识亟待提高。在销售上虽 然一再强调统一包装,但部分运销企业为节省成本而使用其他废旧包 装箱的现象仍有发生;在蔬菜畅销时,部分农户对产品不分类,以次 充好,对“沙坡头”蔬菜品牌造成不利影响。

 4、 种苗生产销售管理有待加强。个别种苗公司引进的蔬菜新品种

 不按程序严格进行试验示是老灌区设施蔬菜园区现有电路普遍为单 相电,无法满足卷帘机三相用电需求,影响了农民投资安装使用卷帘 机的积极性。二是沙漠农业园区大棚保温性能差, 冬季棚内平均温度 比老灌区低2— 3C,外界温度零下14C时,棚内温度普遍不到10C, 不能满足蔬菜正常生长的温度需求, 遇到极端低温天气,就会造成严 重冻害;同时,风沙危害较重。

 三、几点建议

 1、 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一是采取招商引资、项目扶持、股份 合作等方式,内引外联,尽早建设集蔬菜展销、检测、收购、保鲜、 加工、交易、外销为一体的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辐射面广的国家级 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形成一个高效、畅通、可调控的现代化农产品物 流中心,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产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物流 配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沙坡头蔬菜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培 育壮大龙头企业。组织有关部门尽快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 整合有关农业发展项目资金,集中财力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引导、扶持现有的蔬菜流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民经纪人,

 通过联合、重组,形成流通集团或大型龙头企业,为农民提供产前、 产中、产后服务,走龙头带产业、产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循 环发展之路。

 2、 多策并举,强化技术服务。一是加强农业技术队伍建设,适当 增加市镇(乡)农技服务中心人员编制,面向区内外聘用一批具有蔬菜 生产特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再教育,促其 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二是加强对农民的学历教育和技 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技术操作水平和市场经济观念, 真正把广大农民群众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 民。三是充分发挥种苗公司技术力量的作用,通过销售种苗,为农民 提供全程技术报务。四是加大聘用山东农民技术员的力度, 充分发挥 当地“土专家”、“种植能手”的作用,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 典型。

 3、 强化监控,狠抓标准化生产和品牌保护。

 一是把好蔬菜生产环节关,坚决堵住农药残留。继续完善无公害蔬 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定的人员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要加强检 测,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场,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要对农民种植 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地进行抽检,积极探索建立产品质量追 溯制度。三是继续实施统一品牌、分级包装、统一标识和对包装箱进 行适当补助的措施,

 加大我市蔬菜品牌的宣传力度,努力把“沙坡头”蔬菜打造成宁夏、 中国的名牌农产品。

 4、 狠抓种苗质量和供应管理。严格程序,规步完善基础设施,努 力改善生产条件。一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园区供电线路改造,为提 质增效提供基本保证。二是加强沙漠园区科研攻关,通过增设保温裙、 防寒沟、双膜覆盖,增温火墙(炉)等,千方百计提咼大棚保温性能; 加快造林绿化,草、灌、乔和草方格相结合,在园区外围和主干路两

 侧建设防护林带,减少风沙侵袭。

 2016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迪家原创

 26/26